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章 质押股权(上)(1/2)

“亚洲人么?”丹尼尔沉思了片刻,就恍然大悟道。【全文字浏览b】

在治理学上有过这么一个经典的案例,即在流水线上,欧美的产业工人习惯于沉默工作,而亚洲人则对这一套完整不感冒,让他们在沉默状态下工作效率很低,所以治理层将流水线稍微变动,方便亚洲人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工作,这样效率就大大地进步了。

这固然只是特例,但从中可以看出亚洲人爱好聚在一起聊天的习惯。而索罗斯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将“消息”的源头设定在亚洲的金融圈当中。

选择新加坡的星展银行,他也有自己的考虑,首先这是一家做事严谨、作风守旧的银行,风险把持尤为让人称道,在听到相干信息之后治理层十有**会对贝尔斯登说“不”;其次,基于亚洲人爱好说道的这个性格,星展银行内部的相干决策确定不会保密太久,所以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全部市场。而到时候索罗斯这边不仅达到了目标,也能够将责任推辞个一干二净。

“信任你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知道的你也不需要知道了,干好你自己的工作吧!”索罗斯嘿嘿一笑,就挂断了这边的电话,只留下一个细思恐极的丹尼尔,怔怔地举着发话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好了,伙计们,第一步已经顺利完成了,接下来是我们需要资金的时候了。肯尼斯,约翰,你们的现金筹备好了吗?”五个巨头都等候在线上,索罗斯对丹尼尔所说的一切都被他们明确无误地听在耳朵当中,这几个人中之龙自然是很快就明确了索罗斯的居心,心中不由自主地对他多了几分警惕。

事实上几人之间只是个疏松同盟。有共同利益的时候或许能够聚到一起,但利益散往的时候又各行其是,而一旦产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们之间又随时可能反目成仇,正如当年的朱利安.罗伯逊和索罗斯那样。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现金方面已经筹备好了。我们筹备了2亿美元的现金,还有总共价值4亿美元的证券,随时能够从银行方面再借贷2亿美元的现金出来。你们那里呢?”肯尼斯.格里芬淡淡地答复道。

按照全盘的打算,策略方面由索罗斯等人全盘负责,资金方面则大部分由城堡基金和保尔森基金来承担。当然,作为合作的一部分,索罗斯等人也是要承担一部分资金的,否则保尔森等人根本就信不过他们。

“好的,我们的资金也已经到位了。总共是1亿美元!”眼见着对方筹备好足够量的资金,索罗斯自然是大喜过看,将己方这边的资金情况简要地阐明了一下,随即解释道,“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要利用这笔资金借进贝尔斯登的股票抛售,但是零碎半点的股票并不能动摇其基础,所以我们要找那些大型机构持有者和个人持有者借进股票。可以通过经纪商或者其他利益无关的人出面,而且最好不要引起贝尔斯登方面的警觉。各位。没有问题吧?”

关于做空股票,一般来说向做市商的经纪商借进股票即可,但假如数额特别宏大,做市商的经纪商也没有措施融到如此多股票的情况下,这些做空的人就必须向大股东借进。有人会质疑,大股东为什么会愿意借出自己手头上的股票来打压自家的股价呢?他这么做不是让自己的身家凭空缩水了吗?

固然借出股票可以在短期使得自身财富缩水。但大股东的思维却并非如此。首先,这部分股份难以变现,财富只是字面上的数字,起伏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即便是一时的涨跌。他们也不会太过于放在心上,只要持有股份的份额不变,他们所重视的是长期价值。其次,在有些时候由于股价波动,而大股东既不想放弃持股又想有足够现金应用的情况下,他们不是将这些股票套现,而是质押给银行换取流动现金,而银行方面则可以在质押期间将这部分的股权借出往,以此来收取一部分的利息。

这就给做空者供给了可能。

“我知道一个信息!”这时朱利安.罗伯逊说话了,“在往年贝尔斯登的股票达到顶峰的时候,他们曾经向摩根大通质押了3.75%的股权,换来了大约5亿美元的资金。就是不知道到了现在,这部分的股权有没有被他们赎回?”

一般来说,按照银行业的规矩,质押股票的价格在其市值的三到五成,而那个时候贝尔斯登的股价曾经上冲到170美元每股的高价,所以按照比例的话,5亿美元的现金也在公道的领域之内。只是做了这笔交易的摩根大通算是惨了,由于假如持有到现在,这部分的股权只有区区的不到3亿美元的价值,假如贝尔斯登方面违约的话,那么他们可就赔惨了。

固然很惊奇为什么朱利安.罗伯逊知道这样的事,但其他几人均是识趣地没有发问,他们明确对方确定是有自己的门路,即便是问了对方也确定不会愿意作答,索性就连发问都免了。

“假如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朱利安,你可以和杰米.戴蒙好好地沟通一下,看能不能借出这部分的股权,假如他们还在的话!”没有片刻的迟疑,索罗斯就颐指气使地说道,而朱利安.罗伯逊的答复也很干脆,直截了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