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会面(2/3)

百万马克的意向性价格,好在工期基本能满足中方的要求,即型潜艇一年之内交货、型潜艇半年之内交货。

以李孔荣的认知,这简直是天价,这是在成本的基础上翻了两倍半乃至三倍的结果。如果是直接找造船厂洽谈购买,价格大概能降至七百万马克、两百五十万马克左右这是他委托荷兰大使馆向荷兰造船厂打听的大致价格。只是,荷兰本身就是农业国家,她并不需要钨砂和大豆这类矿产品和农产品。潜艇耗资甚巨,为海军支付七百多万美元的巨款显然超出了财政部的支付能力,或许电雷校的欧阳格可以办到,但中央海军绝对不行。

李孔荣少校叹了一句就忙别的去了。此刻他正在浏览几份从大使馆发过来的简历,因为各地简历寄送时间不一,眼下暂时合适的只有两个人:第一个叫黄鸣龙,江苏扬州人,生于1898年,他早年就读于浙江医药专科校、瑞士苏黎世大、最后获柏林大哲博士位。但更重要的是此人的工作经历,他曾任浙江卫生实验所化验室主任、浙江省医药专科校教授等职,此时他正在维茨堡大化研究所进修,任访问教授,来德国已经两年。

第二个则是庄孝惠,山东莒南县人,早年就读于山东大理院,去年赴德、此时正在慕尼黑大动物系习,专业是实验胚胎。

研发青霉素的工作第一个是要寻找科研领头人,而后再寻找相关科研人员组成一个实验室,实验室成功之后才是大规模生产问题,也就是工厂建设。因此,领头人是最重要的,如果选的是一个自以为是、睚眦必报之人,那实验室就很可能是武大郎开店,一个比一个矮,到最后花费巨资能弄出什么,天才知道。

这种事情李孔荣少校当然是不懂的,可李汉盛对此却无比熟稔为了生计,二本毕业的他曾考过不少证:建造师、监理师、环评师、会计师,其中就有一个m证,凭这些证书的挂靠费,他一年就有十几万,好的年成可能超过二十万。本来过的舒舒服服,好死不死为了爱好去翻译外国军著,以求干点正事,一不小心却被车撞死。

青霉素研发就是一个项目工程,所以项目领头人极为重要。正因如此,对候选人的挑选就是一件极费脑筋的事情,万一选错了人,整个项目很可能毁于一旦。

李孔荣少校按照日记上的嘱咐摘录这些候选人的信息,而后向这两人拍发电报,约他们来柏林相见,特别对这个黄鸣龙,他还写了一份极为客气的信,并附上往返车票。

青霉素是一件事,西班牙那边传过来的消息也不错,塞尔利亚的西印度群岛综合档案馆完全存在,这家档案馆成立于1781年,里面收藏了发现、征服新大陆的大部分献,以及一些航海家的手稿。只是内战影响着塞维利亚,这家档案馆暂时不对外开放,已经抵达美国的孔祥熙来电告知说他已经派人前往西班牙,为了隐秘,这件事他暂且不要调查,待找到有价值献后再一起商议如何挖掘沉船。

几件公事如此,私事就是前往瑞士银行开户,以及如何获取蒋纬国的住址和电话,这是孔祥熙无法说服常凯申改变淞沪会战的后备计划。前者非常简单,花两天时间去一次日内瓦即可;后者就有些麻烦了,大使程天放、商务参赞谭伯羽、陆军武官许伯洲上校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情况,可自己又如何得知呢,难道派人偷偷跟踪常二公子?但找谁去好呢?

即将晋升的李孔荣少校不得不耐着性子处理日记本上的琐事,他本不想干的,可想到四天之内情况就逆转,自己还晋升为中校,他又不得不耐着性子处理。次日一早,他又安然睡去,好让另一个自己前去会见德国潜艇舰队司令卡尔·邓尼茨上校。

纳粹德国海军部依旧在帝国海军旧址,这座陈旧的大楼如今被粉刷一新,外面飘着德意志国旗、海军旗,以及一面纳粹万字旗。显然,光从装饰,海军部就不能和万字旗满天飞的空军大楼相比,甚至连国防部也不如,看来海军总司令仍想沿袭旧式的传统:远离政治。

李孔荣很早就到了海军部大楼门口,在门卫处出示证件、告知入内事项后,出来的一个士官将他领进一间并不宽大的会客厅,刚坐下不久,狼王邓尼茨上校就来了。

既然都见过了元首希特勒,李孔荣自然对邓尼茨毫不惊讶,他用德语打着招呼,“很高兴能有机会与您见面,上校先生。”

卡尔·邓尼茨是一个严谨的德国人,他身着一件白色的海军军官服,上衣笔挺、裤子中线笔直,皮靴黑而发亮。在李孔荣问候的时候,他打量着眼前这个中国海军少校:亚洲有色人种固有的黑色头发黑色眼睛,好在他的鼻梁是挺直的,眼睛发亮,嘴唇厚实端正,并不像常见的亚洲人那样五官短缺,遗憾的是他个子不高,身体也不健壮。

“很高兴见到您,少校。”大概注视了两秒,邓尼茨才迟疑的伸出手与李孔荣握手,他的手单薄而少肉,但却极其有力。“请坐吧,少校。”

“非常感谢您,上校先生。”李孔荣又坐下了。虽然很想把注视点放到邓尼茨的眼睛上,可他的目光却不由自主的盯着邓尼茨的脑门他的脑袋就像一个倒放的柚子,上大下小。而且眉毛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