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没得选(2/3)

曾国藩数次要跳水自尽,可怎么败湘军都没有垮。不过也不是说任何地方都能这样建一支强军,能建军的地方是很讲究的。湖南多山地,农民天生就是好步兵,再则是当地民风淳朴、务实、抱团、排外,这样军官团才能团结,不会拆台内斗,更不会彼此出卖。

从这个方面说,潮州人是有优势的,因为潮州比湖南还排外。我比较担心的就是下午说的那两个前提。湘军为什么打仗,第一是为了报仇,太平军是从湖南过境北上的;第二是为了报效,为国杀贼嘛,还有就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海军不需要报效谁,海军只为自己打仗,但我担心有些人看不开,就像客家人,他们最喜欢最喜欢做官了,从唐宋开始就是如此,做了官就感觉光宗耀祖了,根本没看到为了他的光宗耀祖,牺牲了多少同乡和同袍。

如果一个军官为了讨好重庆政府或者别的什么政府下达不该下达的军令,牺牲不该牺牲的部下,海军军法处对此的定义是兄弟乱兄弟,他不但要处死,他的妻儿也要处死,海军不能容忍这样的人。除非是海军总司令部决定,认为要帮重庆一把。”

“打日本人也不行吗”卓献书忍不住问,下午他没有参与谈判,不清楚前提是什么。

“海军一直在对日本人作战。”李孔荣看了看他。“但海军打日本人和重庆打日本人没有关系。海军打海军的,重庆打重庆的,身为海军军官你带人跑到重庆那边去是什么道理”

“都是一家人,何必分彼此呢。”潘醒农也出言帮腔,“国内是打不赢的”

“海军和国内不是一家人,连军旗都不同。”李孔荣提起了军旗,这是彼此不是一家人最显眼的特征。“再说国内打不赢是国内的命数,和海外华侨有什么关系难道四万万人要靠一千万人来救他们自己为何不能救自己”

“国内很多地方连饭都吃不饱,又怎么能自己救自己”潘醒农再道。下午谈判的时候,他的意见最多,尤其反对李孔荣区分国内国外。

“要是真连饭都吃不饱,沦陷落到日本人手里也不算太坏,最少日本人会做做样子赈济饥民,好拍些照片出来显示大东亚共荣的美好。”李孔荣笑道。“下午我就说过,我的原则向来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命不好的人、运气不好的人、自己犯错的人,死了就死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天意如此。你要牺牲那些没犯错的人去救他们,怎么看都有违天理。逆天而行的结果就是遭报应,最后大家一起死。这种事我不会做,海军也不会做。”

见李孔荣又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抬出来,潘醒农已经无力重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只是转过脸腹议李孔荣太过无情。

李孔荣的无情让席间有些冷场,刚刚被他说的憧憬做军长的杨缵文则故意说了些轻松的话题,李孔荣照样谈笑风生,唯有潘醒农闷闷不乐,卓献书沉默不语。晚上九点多钟,杨缵文等人在笑声中告辞。他们也只是来打探海军态度的,到底入不入伙、怎么入伙,曼谷中华总商会还要反复讨论,这不是几个人事,这是三百万潮州华侨的事。

天福宫就在海边,这里椰树林立,海风宜人,散步时陈嘉庚笑道:“我觉得潮州佬会来。你说的那种军队,就是我也想过一过军长的瘾头。”

“军中太清苦,疫情也不少,加上打仗,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嘉庚先生从军就不必了吧,不将兵可以将将嘛。”李孔荣也觉得潮州人会来,可人数拿不准。

“我将将哈哈,不行不行。”陈嘉庚大笑,“我恐怕连枪和炮都分不太清。”

“分得清人就行了。首先在于认清形势,再就是知人善用,这和管理商铺没有多大的区别。枪炮那是前线将领的事情,和统帅关系不大。”李孔荣道。“不是说三月份要回国慰劳吗,可以借此机会看一看国内的形势。”

回国慰劳是去年就定下来的。说起这件事陈嘉庚沉吟起来,他道:“张楚琨给了我一本美国著名记者写的西行漫记,建议我去延安看看。”

“西行漫记”李孔荣笑了笑,“我知道,英文叫做redstaroverchina,埃德加斯诺写的。他本人的立场是亲共产党,在延安采访之后写了这本书。”

“美国人也亲共产党”陈嘉庚吃惊,他本以为苏联和中国才有共产党。

“有,非常多,特别是记者和文人,他们很多都是领莫斯科统战经费的,像国内左联那种。或者是控制了报馆编辑,你文章的立场如果不亲左,就不能发布。”李孔荣解释着。

“可以这样那他们要收买多少人”陈嘉庚根本想不到有这样的事情,他认为报纸、特别是大报的立场应该是中立的,必须实事求是。

“不要收买多少人。”李孔荣道,“搞定一个报馆总编,那么靠这家报纸为生的上百个记者文人就全都搞定了。不亲左就不发表,不发表就没吃饭,你要是个右派文人,家里老婆孩子饿的急急叫,你会大骂共产党吗像张楚琨就是有问题的,他的专栏文章全是左派立场。”

“但他说他不是共产党啊。”陈嘉庚停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