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日程(2/3)

九龙码头下车、摆渡之后就是香港,李孔荣不再哼唱,他才道:“sir,我对您在上海的遭遇表示深切的歉意。孟菲斯爵士让我……”

“还是以长城为界的好。”德雷奇正在致歉,李孔荣却答非所问。

“什么?sir。”德雷奇不明所以,李孔荣说的是闽语。

“我说中国北面国境还是以长城为边境线为好,从山海关到嘉峪关。这样就能减少很多很多很多的麻烦。”李孔荣一口气连说六个‘很多’,这是他忽然间的感慨。忠救军和杜月笙的抗战功绩要想保留,国苠党就要守住大6;国苠党要想守住大6,最好的办法就是向斯大林妥协。如果中华民国承诺以长城为北方边境线,斯大林就会把对希腊**做过的事情在东方重新做一遍,内战的结果肯定会是常凯申赢

——华北太过贫瘠,能养的军队不过一百万,更无工业基础,武器弹药根本不能自给。唯有东北农业达,可再养一百万兵。同时东北兵员的体格和素质远远高于关内,加上工业基础、苏联援助以及关东军留下的十数万人,才最终对国.军形成压倒性优势。关外如果都给苏联,即便斯大林不玩飞机失事这一套,关内这一百万人也会被一点点耗尽。

至于滇缅公路保持畅通,获得美援后国.军大举反攻。想法很美好,但日本会坐视不管吗?不说清末日本就开始扶持中国国苠党,民国制衡各系军阀,就日本所谓的‘支那一击论’,其目的就是要从军事上击垮国苠党,使其无法统一中国。这种事情他们1917年对称帝的袁世凯做过一次,1937年不过是再做一次。

1944年眼看失败在即,即便牺牲几十万人,日本也决心要做最后一次努力。这才是起一号作战(湘桂豫会战)的真正原因,而不是什么打通大6交通线。在中美联合空军掌握绝对制空权时期,大6交通线不管怎么打都是不通的。唯有在死之前狠掐国苠党军,同时抽空华北,纵容**做大,战后才会形成两个中国的局面。

同样的事情也生在印度,日本6军就是全军覆没,也要带着印度国民军攻入印度。ウ号作战(英帕尔战役)就是在这种目的下实施的。这次战役日军确实惨败,可结果如何?战后英印当局为清算印度国民军引孟买水兵起义,孟买水兵起义又引海军起义,海军起义结果就是印度独立。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当年就表彰日本6军人员并给予终身年金。

日本没有战略家?这种想法自己易淫就好。不管国内战局如何改变,即便国.军一个军能击败日军一个丙种师团,战争结束前中国战场一拉一打的策略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本就是出兵中国的目的之一——阻止国苠党统一中国。从这个目的上说,滇缅公路能不能保住没有意义,因为在中国战场上的一百万日军战败前会拼死扭转一切变数,让历史重回轨道。

真正的能改变的历史的做法是对苏妥协,放弃长城以外那些地方。可常凯申当政就好吗?国苠党和**执政有什么差别?真如胡适说的那样,‘在常先生那里,是多和少的问题;在毛先生那里,是有和无的问题’?

杜月笙为抗战出力甚多,遇上日本飞机那次他当场昏死过去,香港下机进医院前他还要先交代常凯申交办的事情,没隔几天又坐飞机去重庆。他的门生弟子先是组建别动队,后加入忠义救**。忠义救**牺牲之烈惨不忍睹,这些青帮兄弟根本不懂军事,有的仅仅是一腔义气。可就是这样的人,当一切资源利用完后,便如用过的夜壶一样被抛弃……

“sir,sir……”见过杜月笙的李孔荣脑子里依旧想着心事,德雷奇有些着急,他担心李孔荣因为上海之事而怨恨,毕竟德军的进攻计划还要着落在他身上。

“哦。”李孔荣终于回过神来,他看着焦急的德雷奇道:“上海就不提了吧,提起来伤心。”

“是的,我对此表示深切的歉意。”德雷奇大松了一口气,“sir,爵士认真的考虑了您上次的建议,他有一个大致的构想。也许,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可以对您的舰队开放。”

“开放?”李孔荣笑了笑,他不太明白开放是指什么。

“就是准许您的舰队入驻这些岛屿,您的士兵也可以在岛屿上驻扎训练。不过,”德雷奇沉吟了一下了,“这毕竟是政府的财产,爵士希望您能给予内阁一些东西,比如您的商船队。”

“我的商船队?”李孔荣更是笑。新中造船厂造出来的万吨轮卖一艘留一艘,现在也有几十万吨的规模。出国的海军人员、还有受u-38号失窃牵连的德国华人水手都安排在上面。英国现在商船损失严重,开始打商船队的主意了。李孔荣摇头,他道:“先,我对爵士的提议表示由衷的感谢,但我现在改变了想法,不需要加勒比海基地了。”

“不需要了?好的,我会转告的。”德雷奇不是很清楚交易表示什么,他只是一个传话的。

“我只要你们开放缅甸通道就好。”李孔荣说起缅甸的事情,急不可耐的黄百韬正要带着第一批士兵离开美国,他很快就会到仰光,6战队士兵途径缅甸必须保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