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正事2(2/3)

两百一十米,这非常非常重要。”李孔荣强调道,看着马德骥的目光极为认真。

“伯良就想想办法加长吧。”林献炘也插口了。“我看日本人最新下水的苍龙号也是极长的,既然汉盛说越长越好,那我们就想办法改得长一些。”

“这个我自当尽力,就是担心这工期……”马德骥此时还不知道这航母怎么造、在哪造,但这些想来下面都会谈到。

“工期明年就要启动,第一艘航母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就要入坞,第二艘就看运气了,但入坞时间也不会晚于明年九月,第三艘入坞将在后年七月份,这个时候最好第一艘航母已经下水舾装,这样才能空出一号船坞,第四艘等第二艘下水就入坞,这个时间应该在1941年初了。”李孔荣大致说了一遍,说完又觉得船坞还是太少,他道:“船坞的事情还是等下再说吧。现在主要商议要造什么航母。

除了刚才说的那些,还有一个就是弹射器,航母必须要配备弹射器,虽然直接起飞也可以,但有弹射器每个波次放出的飞机将会更多,所以航母必须要装液压弹射器。飞机重量可以预计,我们的舰载机重量将在五吨左右。对了,还有机库高度,最矮不能低于四点六米,再矮的话飞机将无法折叠机翼。再就是飞机折叠机翼后长度最大不会超过六点五米,战斗机不会超过五米,以两架飞机算,升降机宽度要达到十四米,长度大约在十三米,最大载重要超过十二吨。

舰载防空火力因为前期缺少巡洋舰驱逐舰,只能特别的加强,其他不说,法国授权我们的哪款20mm机炮应该装五六十门上去,关键是要防低空突击的鱼雷机,至于上面的俯冲轰炸机可以先不管,这样飞行甲板还能造的更宽一些,没有射角就没有射角,日本人的炸弹不但引信有问题,最大也就是二十五番弹,这种炸弹我们不用太过担心。”

一股脑的说了这么多,李孔荣想了想后道:“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伯良兄有又什么要问的吗?”

“暂时没有。”马德骥到最后都掏出钢笔开始记录了,航母到底要改成什么样子他原先是很模糊,现在李孔荣把各个方面说的这么细,他心中已完全了然,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李孔荣没说,他问道:“舰桥到底是放在左边还是放在右边?”

“当然是放在右边。”李孔荣笑,他才想起现在航母的舰桥左右两边都有。

“升降机如果在外舷,烟囱就只能和舰桥放在一起了。”马德骥再道,“这样,飞行甲板就不装装甲了?”

“飞行甲板……”李孔荣也考虑起来,可想到敌人是日本人,他点头道:“一切的关键在于防鱼雷和防火,这两点做好,接下来的大战中我们很可能不沉一舰。”

“真能做到不沉一舰?”林献炘看着李孔荣,听李孔荣说了那么多,他越来越放心了。

“运气好就能。”李孔荣回答的很认真。“对日本人只要防住了鱼雷、控制了火灾那就沉不了,对美国则相反,他们俯冲炸弹厉害,鱼雷一团糟。”

不自觉中李孔荣带入了后世的评价,他赶忙转移话题道:“造船是很关键的,既然有好几艘航母,我们就在美国收购造船厂吧。现在欧洲还没有开战,除了和美国海军有关系的造船厂大多开工以为,其他造船厂根本就没生意。”

“收购一家造船厂?”李孔荣成功的将大家注意力转移,林献炘问:“这得花多少钱?”

“不止收购一家,我们要一直收购造船厂,买下之后去银行抵押,然后再用贷款收购,到最后没钱收购就开始并购,总之要打造一个造船集团,最好还能收购一家钢铁厂,规模越大越好。现在纽约那边已经在物色合适的收购对象了。”

李孔荣解释完林献炘还是不懂,他只好稍微说的详细一些,“欧洲马上要打战了,既然打仗,德国海军就会再次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英国会越来越缺船,我们要做好准备在低潮起买进造船厂,然后等欧洲开战后上市发行股票,拿到股市的钱造商船也好,造航母也好。造船所除了要设计航母,还要设计一款使用蒸汽机的万吨轮船,这种轮船要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最好能一个月就下水一艘。”

“一个月就下水一艘?”马德骥目瞪口呆,林献炘和陈文麟也难以相信。

“能做到的,使用焊接代替铆接就能做到,再就是简化造船管材,到时候造出了经验根本不需要一个月就能造一艘。”李孔荣道。“上市是一笔钱,我们拿到英国人的订单又是另外一笔钱,总之,我们要打造一个大型造船集团。这些新中防务那边已经在跟进,造船所要做的就是设计一款易于建造的万吨载重货轮,再就是评估要收购造船厂的实际价值。”

见造商船的事情交给新中防务,林献炘和马德骥都松了一口气,他们两人都不懂经营,有专业人士出面那是最好的。

“收购造船厂那船坞够大吗?”马德骥忽然想到船坞大小的问题。

“不够大我们就扩大,第三、第四艘航母长将超过两百五十米,宽超过三十米,排水吨位达到三万吨。”李孔荣介绍着最后两艘航母,再次让马德骥目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