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一章 长沙(2/3)

“暮光兄前几天不还是在欧洲吗?”梅贻琦看着严济慈很是惊讶,他也知道严济慈打了电报回来,说是回国后有要事与自己细谈,不想上上周收到的电报,十天不到就见到了人。

“我是坐飞机回来的。”严济慈满脸笑容,他最满意的不是自己坐飞机回来,而是海军部神通广大,居然将自己家人一个不少的接到了香港,还由海军驻香港办事处的曾国晟上校稳妥的安置好,就冲这一点,他就要尽心尽力的为海军找人才。

严济慈和清华校长梅贻琦熟悉、和蒋梦麟、张伯苓也熟悉,这些都是平京圈子里的名望人物。“我来郑重介绍一下,这尉是海军部军械司的钟前功中尉,”严济慈笑着把钟前功拉了上来,“他还有一个身份是金山卫大捷的功臣、抗日英雄李孔荣上校的副官。”

眼前几个都是大学校长,钟前功立即对这些几位校长敬礼。校长们本不喜欢军人,但海军却是例外的,李孔荣上校的副官更是例外。严济慈一说他是李孔荣上校的副官,早前曾是北洋一员的张伯苓就冲上来握手,他激动道:“海军打得好,打得好啊!”

“谢谢先生!”钟前功在投奔海军之前只是一个翻译,还要给武官许伯洲开车,相对于半个马役,投靠海军跟了李孔荣之后才真干了些实务,但也没觉得有什么稀奇,可现在被张伯苓紧抓着手一摇,旁边的另外两国校长一看,他便全身飘了起来,他感觉到了军人的荣耀!

“李上校委托钟中尉来,是有要务的,这里……”严济慈一点也没忘自己的使命,他看了了这个比篮球场还大的大礼堂,道:“有没有更更私密的地方?”

“有,有,去我那里吧。”张伯苓年纪最大,辈分最高,住的院子也最好,一听说有要务,他当即热心的把人往自己家里揽,“我那还有几只鸡,今天刚好杀了吃。”

大学学办在长沙虽然艰苦,薪水也只能七成拨付,但长沙物资并不匮乏,张伯苓说杀鸡也是打趣,于是在一片笑声中,几个人出了学校,往西面的长城城行去。

“我在柏林亲自见了李上校,我对他说的一些话深有感触,他说我们这些博士学者可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日本人打来了就要共赴国难,所以要回国。可普通人回国应该,但科技人员不应该回国反而应该出国。”严济慈转述李孔荣当时在柏林说的话,越来越觉得有道理。但和他一样,在坐的几个人校长却表情各异,梅贻琦等待他的下文、张伯苓皱眉深思

、蒋梦麟大概是想反驳,可最后又忍住了。

严济慈不在乎各人的表情,接着道:“李上校的话我开始也是反对的,可后来他又说:日本人能打赢我们,就是因为科技和工业比我们达,打仗打的全是科技和工业,真要一个兵打一个兵,日本人早就败了。既然我们是科技工业落后,那科技人员就应该出国而不是回国。我当时反驳说,正是因为国内科技落后我们才要回国;他则说,再先进的科技没有工业基础,现在回去建设工业,那已经来不了了。科技人员出国不单是学习比日本更先进的科技,还要借助国外的工业基础把科技变成武器打击日本。这样既能挣洋人的钱,又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我们……”张伯苓最先开口,“可我们没有哪个条件啊!”

长沙临时大学本来由教育部函商中英庚款董事会筹借五十万元作为开办费,可中英庚款董事会一时间无法筹足款项,只允拨二十五万元,最终拿到手只有二十万元。这些钱还要供三校花销,剩下的不要说留学学费,便是船票也买不了多少张。

“我倒赞成李上校的想法,我们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就这么兵荒马乱的无辜死亡了,真是对不起国家。”蒋梦麟听到严济慈转述的那个物理学家死亡的例子,深有感触,前次被日本飞机炸死的学生,就是他北大的,这也是他不想继续在长沙办学的原因。

“资金怎么办?”梅贻琦问道。“要派人出去,还要有一个研究条件,这可是一笔巨资,请问钟中尉,海军部能对此拨款吗?”

“海军部会根据研究项目拨款。”钟前功这次回来就带着一万英镑,这是他在国内招聘人才、购买赴欧船票的经费。“海军部将有充足的资金维持这些项目的研,目前的问题就是缺人。”

“充足的资金?”梅贻琦不清楚海军所谓的充足是指多少。

“最少这个数?”严济慈插言道,他伸出一个手道:“五万……英镑。”

几个人听到五万还有些失望,不想单位却是英镑,又兴奋起来。五万英镑最少值八十万国币,这可比三校的开办费还多。比梅贻琦快一步的蒋梦麟问道:“那请问海军都有些什么项目?”

“这个还请蒋校长见谅,项目需要保密,我只能说需要那些人。海军暂且需要无线电领域的科研人才,动机领域的研究人才,再就是精密导航、化学制药这两方面的人才。”钟前功只按照招聘的专业说事,不提项目名称,他最后补充道:“各位校长,其实每一个项目都和武器有关。李长官的意思必须研出划时代的武器,才能打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