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41章:从重处罚(1/2)

自己半个月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秦风自然是十分的开怀,当然,他最高兴的还是“自古繁华数江南”因为自己的干涉而前提了数百年的出现。至于是否成功,他根本没有怀疑。一但人口激增,江南绝对成为产粮第一宝地

要知道,大唐现在缺的恰好是粮食

朝会结束,秦风也理所当然的找到了李世民。

李世民也早已料到秦风会来一样,先一步在花园的院子里,备上了一些小吃点心。

“来,就知道你会来。陪我喝几杯,最近忙的头疼,连吃饭也是三口做一口来吃。这种悠哉喝酒的机会可不多”

李世民精神很好,但面色却有着点点疲累,笑着招呼秦风坐下道:“你没有让朕失望,你这奏章做得非常详尽,怎么开始启动就罗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是每份奏章都像你这样,提出了问题,并把解决之道一一罗列,那朕就有福气了。”

秦风却笑道:“人生的乐趣就在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在于这个过程,如果别人事事代劳,岳父这皇帝想必也是当得没劲得很。”

李世民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暴发出宏钟一般的笑声,道:“有道理,有道理啊,也只有你这小子最了解朕了。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如果事事由别人经手,这皇帝当着也没什么意思。你小子又立了一件大功了要朕赏赐你什么才好”他笑眯眯的看着秦风,难掩喜爱与欣赏之色。

听李世民如此发问。秦风也不由得一怔,这种问题最难回答,回答重了那就是贪婪,回答轻了却有看不起他的意思,沉吟了片刻,心思却是一动,道:“岳父大人,不知你打算把开发江南的重任交与何人来担当”

提及此事,李世民那张满是笑容的脸为之一敛,道:“正如你与玄成说的那般,开发江南不能操之过急,却又不能不做。这个建议是你提出来的,你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东北之事,又少不了你。朕正为此事而烦心呢”

秦风摊手苦笑道:“此事小婿也是爱莫能助了,毕竟只是一个人,可没有三头六臂。 不过陛下用人识人之能,无人可及。经过吏治之后,留下的都是能臣干吏,难道就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吗”

李渊当初为了收买人心,对于那些投奔李唐的人都给予高官厚禄,让他们以为遇到明主,真心实意的为李唐效力。

这种收买人心的方法在创业初期确实给李唐江山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但毫无疑问也给后世留下了官员冗累的隐患。

李世民的裁官减员,正是解决当初遗留下来的后遗症。

李世民大刀阔斧的裁员,将两千多名官员裁减至六百四十三人,可见李世民所说的“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绝不是空话。

现在在朝堂上任职的官员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职责任务,分担原来至少三个人的事物,也形成了干实事的风气。

“那是自然”李世民带着得意的笑着,就算是他,也没想过吏治会走到今日这一步。只是他颇为骄傲自恋,自然是一副一切都在掌控中的模样,自恋了一会儿,李世民道:“我们大唐是新生的王朝,新王朝自然要有新气象,只不过”一时半会,他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

秦风会心一笑:“只不过,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这改革、开发之事讲究循序渐进,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疼”

“我大唐意再现文景之治、汉武之风,对于江南这样的宝物自然是要开发的。不过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开发荒田,增加来年的粮食产量,这开发荒田是钱哪里来的你一句开拓海上丝绸之路,说的简单,研究指南针,研究海船技术,这些钱又是哪来我大唐发展需要用钱的地方数不胜数,我恨不得将一个通宝掰成两块来用。这发展可不能太心急,免得走上前朝的道理。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哈哈,你这句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疼说到点子上去了,话糙理不糙。 ”李世民大笑着说道。

秦风听了李世民的话,心底也是一惊,意识到似乎有点拔苗助长了。因为他改变了历史,短短几年,大唐的经济地位情况曾几何速度发展。这发展的太快,也会有根基不稳的危险好比后世的大跃进

“一些大臣以为离文景之治、开皇盛世不远了,他们为着眼前的成就沾沾自喜,却没有看到这发展里的危境,你今天说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好及时的让大家清醒清醒当然”李世民又忍不住笑着说道:“朕还是觉得这句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疼更为合适一些。”

秦风也是嘿嘿而笑,二人笑了一会儿,李世民道:“我知道,就算我们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些问题。如果由你主持江南之事,朕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关键是你走不开”说着说着,又回到了江南之事。

秦风起身作揖道:“人才未必没有,我这儿有一个人就好不错,我来找岳父,是想着为大唐引荐一位优秀的人才。”

“喔”李世民一听人才,就跟闻了腥味的猫儿一样,眼睛都亮了,“到底是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