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回:二人见机透假讯,三国合兵猎顽敌 上(1/2)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回:二人见机透假讯,三国合兵猎顽敌(上)
话说乌达在德里苏丹国,后路被截断之后,尽力协助稳定局势,让汉军一边备战,一边协助生产。
海都在等待更好的进攻时机,按兵不动,这时德里朝内部因为巨大的压力,自己人惊慌起来,绝望、悲观的情绪垄断了朝野。苏丹肯克巴特只怕好日子已经不多,纵情玩乐,夜以继日;大臣们三心二意,没有几个奋然扛起抵御外敌的重任。
在这样的情况下,乌达与阿塞拜疆国王泰屯不仅要为本军的事情操劳,还得一直给德里君臣鼓劲,希望他们能够振作。泰屯是个直爽人,希望肯克巴特看在自己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千里迢迢赶来支援的份上,更看在真主的份上,好歹听一听意见,不要那么悲观颓废。但是,肯克巴特自小娇生惯养,和泰屯怎能有共通语言呢?于是,好话说尽,有一次泰屯终于忍不住,大骂肯克巴特,愤然出宫,领了本部人马,离开德里,往来路开回。
乌达急忙追赶,请泰屯冷静,终于将他劝了回来。不过,泰屯不愿再与肯克巴特见面,领兵离开德里二百多里外驻扎。
乌达虽然威猛,脾气却是宽和,举止持重,非同一般莽夫。故此,无论是甘巴速这样的粗人还是何安平这样的智士,尽皆十分相敬。要说现在泰屯最服气的人,第一个就是赵矜,第二个就是乌达,第三个……除了他自己也没别人了。
夏去秋来,炎汉国内酝酿为西征军解围之时,印度这边也到了收获的季节。乌达实在猜不透海都的打算,只见德里朝的人越来越没出息,心中怎不忧虑?朝中少数能征惯战的宿将,也因为看不惯国君和权臣们的样子,以种种借口,或是回归自己的领地,或是投奔郝如吉去了。肯克巴特倒还巴不得他们离去,省得在耳边咶噪!
这一天,乌达正亲自率领军士协助收割、打禾,一位德里朝民间人士——就是那位游说四国合兵的诗人阿米尔赫索前来拜访。
阿米尔赫索在军士指引下,寻到乌达,只见这位身材魁梧、声若洪钟的统帅,赤膊光脚,只穿一条长裤,束住裤脚,将四大捆稻子扛在两肩上,大步流星地往晒场走去。前前后后的将士们,全都是这副打扮,力气大的扛两捆,普通人扛一捆,一个个汗流浃背。道路边还有专门负责激励士气的校尉,高唱着何安平创作的歌谣,每唱一句,劳动的人就应和一声,真是一派紧张又和谐的抢收景象。
为什么要抢收?只因乌达担心海都趁着秋收之后出兵,就地取粮,大占便宜。阿米尔赫索也有此忧,故此来到这里拜访乌达以商对策。
一见汉军组织与协助农民抢收的景象,阿米尔赫索心底非常佩服。这本来是本朝官员之事,他们却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要是等他们来组织,只怕粮食已经烂在了田里。
到了晒场,乌达放下稻捆,正要往回走,阿米尔赫索连忙打招呼道:“都督!”
这阿米尔赫索精通多国语言,学习能力甚佳,最近更着重于学习汉语,基本的会话已经不成问题。
乌达停下脚步,看清楚是谁,笑了一笑,先施礼道:“原来是阿米尔先生。”
阿米尔赫索慌忙一揖到底:“小民打扰都督了。”
乌达即请阿米尔赫索在稻捆上坐下,拿过两顶斗笠,一顶递给阿米尔赫索,一顶自己戴了。
两人谈起目前局势,皆摇头叹息。阿米尔赫索惭愧地说道:“小民原为拯救国难,不料带累了都督。”
乌达摆手道:“莫要如此讲!德里若不保,我炎汉亦危如累卵!同抗海都,你我便是一家人,不说外话!”于是请教道:“先生乃是智士,达所不及。敢问先生,于今之势……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阿米尔赫索道:“小民便是为此来见都督。”说着,往四周望了一望。
乌达笑道:“先生请讲!此处无有奸细,若非军士,便是朴实乡民。”
阿米尔赫索注意了一下四周,发现一个背对着这边休息的农夫有点蹊跷,但既然乌达如此说,也就笑了一笑。
乌达将自己担心海都派兵前来德里一带抢粮的忧虑说了,阿米尔赫索建议道:“都督所虑不差。可以如此这般——”
于是阿米尔赫索放低了一些声音,建议乌达将军队集中在比较接近海都军的德里西北一带,严加防备,至于西南面,离海都比较远,又有河流阻隔,就不必担心了。两人探讨着,那个农夫起身似乎要再去收割的样子,但转了一转,走到更近的地方躺了下来,似乎想要好好休养一下精神再说。
对于阿米尔赫索的提议,乌达有所疑惑,但是阿米尔赫索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强调自己对海都的研究和了解,保证海都一定不会偷袭西南部。乌达最后点点头:“先生所言,甚有道理,容达与众将相商。”
阿米尔赫索背对那个躺着的人,向乌达使了个眼色:“事不宜迟,都督还是快作安排!”
乌达早先已经将那人看在眼里,这时顿时醒悟,忙到:“说得是!料那众将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异界修神者
带着qq农场去修仙
倾倾一笑惑帝心
我靠充钱当武帝
娇宠入怀,小叔怎能坐怀不乱?
武神风暴
玄中魅
斗罗之青云传说
诡异游戏:我成为了玩家噩梦
极品帮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