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5章 公主:驸马刚洗过手(1/2)

雒妃准备上普陀寺之前,京中却出了件大事。

继司马家对上官家嫡次子锲而不舍的行刺之后,上官家最受宠的儿子,于京郊赛马之时,惊马摔下来,当场磕到脑子,瞬间毙命!

就是连雒妃,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上官家自是不依不饶,甚至还闹到金銮殿上,非要让司马家给个法。还得彻查惊马之事。

皇帝被吵的头疼,当即着刑部受理此事。

不出几日,刑部上了奏请,经查实,那马确实是因被鞭笞的太过,而受惊,不曾有人动手脚,也无关司马家的事。

皇帝当堂定案,可上官家私底下却是恨毒了司马家,甚至对雒妃也是怨恨的,可雒妃身份在那,轻易动不的,故而也只有找司马家的麻烦。

雒妃在府里第二日就听闻,上官家的人带着精兵过百,一大早就冲进司马家,抢了司马纤回去,就要与还没过头七的儿子过阴婚,甚至于下葬之时,司马纤也是要一并殉葬的。

司马家受这等奇耻大辱,哪里还肯将女儿折进去,若不作为,日后多半都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可司马家代代臣,论抢人的功夫,哪里及得上上官家。

当即,司马家的老太君穿上诰命服。急火火进宫找皇帝告状求救来了。

彼时,皇帝正在尝御膳房新做的点心,尝到好吃的,就让身边的太监记下来,随后再做上一份送公主府去。

司马老太君颤巍巍地进来,当即哭着给皇帝跪下了,“圣人,他上官家欺人太甚,还请圣人救救臣妇孙女。”

皇帝一惊,亲自躬身将人扶起来,“老太君,快快请起,有话慢慢。”

老太君顺势起来,老泪纵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将事情经过了遍,末了还不忘咒骂上官家一句,“一门莽夫,堂堂大员,光天化日,竟是干出强抢的事来。全然没将圣人放在眼里。”

皇帝皱起眉头,抽出袖子里的帕子递了过去,这才道,“上官家确实过了。”

在老太君希翼的目光中,皇帝轻咳一声道,“可向来君无戏言,这赐婚旨意已下,朕如何能改口。”

一听这话,老太君一张嘴,差点又要哭诉起来。从三朝挨个哭过来。

皇帝抬手,阻了她继续道,“且,如今朝堂之势,想必太君也是明白的,上官家掌着朱雀营,实打实的,虽司马家桃李满天下,可这嘴皮子哪里能利索的过拳脚。”

到此处,他比老太君还伤心,“太君也算是看着朕长大的,朕也不瞒太君,朕在朝堂之上,实在艰难哪,特别这还是朕下的赐婚旨意。上官家是占着理,太君叫朕能如何?”

这些事,太君自然是晓得的,她神色复杂地看着皇帝,尔后叹息一声,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摸出一瓦片状的物什来。

“哎,圣人今日,也是司马家辅佐无能,”老太君叹息一声,脸上皱纹沟壑。越发的苍老了,“此物,也是时候归还内府,司马家也该是致仕,为有识之士让贤,也好圣人能早日亲征。”

皇帝息潮生接过那物,揭了面上的绸布,才看清包裹的原是司马家的丹书银劵。

他一怔,“太君,这是何意?”

老太君目光眷恋地看着皇帝手里的丹书银劵。“当年先帝赐司马家丹书银劵,本是彰显司马家的肱骨之功,如今圣人的境地,司马家无能为力,实在有愧此银劵。不敢再放入祖庙居功,故而圣人就收回去吧。”

大殷始建,就有三种丹书,功劳最高的,赏丹书金劵。次之为丹书银劵,最次则是丹书铁劵。

丹书,彰显了光耀门楣,家族衰亡之际,只要不是犯谋逆大罪。还可用丹书豁免一次死罪。

而目下,司马家竟愿意将丹书银劵主动拿出来,可见真是到了穷图匕现的时候。

皇帝息潮生见好就收,他握着银劵,拍了拍老太君手背,叹息道,“朕,尽力而为。”

便是答应下来了,老太君略微感激。

当下息潮生便差人去与皇后支会了声,尔后遣了队禁军出宫。径直就往上官家去,美名其曰皇后想娘家人了,要接司马纤进宫住上几日。

上官家再是不同意,也不敢公然抗旨不遵,只得眼睁睁看着禁军带走司马纤。

如此,才算事了。

雒妃用着宫里头送过来的点心,听着宫娥回禀,她脸带冷笑,“司马也真是好算计,还了银劵。换回个女儿。”

“想要行中庸之道,独善其身,也要看本宫答不答应,本宫非的让司马家求着皇帝哥哥讨命活!”她完这话,就让人递了折子入宫。

皇帝自然是准诏,雒妃便带着厚脸跟上的驸马一道进宫了。

她直接到的南书房,将司马家的那丹书银劵看了看,末了嫌弃的扔一边,“没金劵好看。”

她着这话,还瞥着秦寿,用意再是明显不过。

皇帝笑着摇头,“你以为呢,整个大殷,也只有驸马那里才有枚金劵,旁的四大家族除了司马家的是银劵。上官与顾家皆是铁劵,凤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