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九章 风波遮不住(1/2)

金陵城外风波乍现,卷起了天下尘烟。

虽然当时在场的人不多,除了宫廷内禁军数百,也就是朱棣这边带着张枫等三十名宿卫,还有黄子澄齐泰等人。

至于那些百姓城中居民,可是早早地就被驱逐开城门附近,就连守城百户都没有资格靠近,可见当时事情的重大程度。

这其中自然是有朱允过于紧张的意思,当然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在于事先他和齐泰所商量的那个计划。

这现在看起来极其不靠谱的计划虽然并没有实施成功,却也不能随随便便就能暴露出来,不然就是白白给朱允这个大明皇帝找负面消息呢。

虽然现在削藩的基本方向已经定下了,可没到真正动手的时候谁都不愿意提早和大明这么多的亲王藩镇翻脸不是。

就算朱允为如今大明天子,可这些亲王难道就不是大明朱姓皇族了吗。

同为朱家子弟,该考虑的还是要考虑,更别说还有很多是朱允忌讳乃至忌惮的人存在,别以为他这个皇帝就说什么是什么。

要知道天下间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数不胜数,再加上朱允本身年龄威望都不足以全面镇压,更别说去大手大脚的应对他那些叔叔辈的皇族亲王了。

所以能保密的尽量还是要保密,最起码在时机未到之前,这城门发生的事情尽可能的还是要平息一些才好。

可事情哪能如朱允想的这般简单。

朱棣那里是打算忍一时风平浪静,强压下先头怒火和武人傲气,为了大局着想为了大明基业稳固,才没有当场翻脸而已,也答应了方孝孺事后不提此事,权当做没有发生过。

而朱允这里作为理亏的一方自然也是必须要做好保密工作,虽然双方都没有戳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可不破不代表不做,该注意的地方还是要仔细注意才是。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自然也没有死不开口的的人,更别说是这些在皇宫当差的禁军了。

别看这些人全都是朱允直属士卒,忠心上也不需要太过操心,基本上不会出现叛变的可能性。

但是没有人能拦得住这些军士卖出一些小道消息啊。

就比方说金陵城一处外城门封锁整整小半日的时间,到场的还有兵部尚书齐泰大人,太常卿翰林院学士黄子澄大人,甚至有些人还发现了翰林院侍讲方孝孺学士。

这三位中的前两位可是如今大明朝堂上最风光的两位大人,也是如今天子陛下身边的倚重心腹,更是有着参国政事的特殊权力。

而方孝孺此人也绝非等闲之辈,虽不及前两位那般地位高崇权力不俗,却也是入了陛下的眼,为幕僚之一谋臣之中,也算得上心腹之臣了。

如今这三位同时出现在金陵外城门,拿这消息可就不得了了。

是什么样的大事发生竟然需要三人同时前往,还调动了数百禁军出现。

要知道这三人当中哪个都足以代表朱允本人的态度,就算是最差的方孝孺也比如今贵为大将军的耿炳文在陛下眼中的重要程度上都要高出许多。

没有办法,谁让当今天子太过于重文轻武呢,而且还不是其父懿文太子朱标那样,反而更加强调儒家治国,乃至全面依赖于文人的样子。

这也就导致了如今大明武人勋贵集团整体颓靡的现状,就算是先帝朱元璋所留下的耿炳文,郭英等人都没有办法得到足够的重视,那就更别说其他勋贵了。

反倒是从幕僚三人中便可以看的出来,朱允依仗文人的态度十分坚决,乃至于都给出了参国政事这等大权,绝非简简单单几声爱卿心腹便可以比拟的。

可恰恰正是因此,让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的动向在京城内已经是各方官员都关注的重中之重了。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三人基本上可以代表如今天子的意思,那又怎么会不关注,又怎么可能不在乎呢。

尤其是再知道三人齐聚外城门的时候,心中想到的绝对不止有事发生那么简单,其中牵扯之远下数之深非一般人所能及也。

甚至一些手中有门路的朝臣,那些个一二品大员,他们都知道了当天在城门附近出现了一座辇架。

虽然其上帘幕遮罩,没有人看得清楚里面坐的是谁,可是堂堂天子心腹翰林学士方孝孺大人却亲自也态度恭敬的侍奉在一旁,这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整个大明哪还有别的人能够如此随意的指使动方孝孺,还有那数百宫廷禁军,除了皇宫龙椅上那位新主人意外,再无其他的可能性。

这消息一经探出便在朝中大员之间流传开来,但是能坐到如今位置的官吏,哪个不是身经百战的老狐狸,心里头琢磨的事情谁都不可能猜的透彻。

而且大家都很清楚,如果真是那位出现在城门处,这件事情绝非是什么三言两语便能解决的小事,他们这些老家伙还是少掺和的为好,免得被人逮住了当**杀给猴子看。

虽然如今的陛下尊重文臣,倚重文臣,可不代表事情就能任由文臣们胡闹,一些规矩也不可能任由文臣们逾越,做人也好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