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青囊遗录(2/3)

杀身之祸,所以也愿意暂托在王老板这里。

晚上二人回到宅中,秦志鸿就把白天巴德给他书的事情告诉了莲儿,并让他不要声张。秦志鸿点根夜烛仔细看起了这本书,虽然很多方子他虽未用过,但是凭借经验揣摩,这本《青囊遗录》里面有不少方子是最普通不过的,并无稀奇之处,可见后世传的很多华佗秘传的方子其实都是假的。秦志鸿不禁有些失落,心想,看来即便是官方修编的书籍,却也是不乏陈词滥调。

但是当秦志鸿看到最后一个方子的时候,却陷入了苦恼的思索之中。这个方子叫“七灵花散”,是治疗外伤的一种内外兼的服粉剂,期初他觉得七味药组成的方子,能有多大的春秋,但是仔细揣度,其中各位药的互相配合互相压制和谐有章。而制作工艺上,字记录虽少,但是要求却极高,如说到其中马钱子一味药的时候,炮制需要等色泽“褐而微黄,如出镐之土”,这些显然操作起来极其麻烦和难以掌握。

而此时七灵花散的七位药材秦志鸿家中的存药恰巧都有,于是他就赶紧连夜按照配方制作,第二天他让莲儿去王老板那,并告诉他说秦志鸿感了寒,过些日子再去帮忙,而秦志鸿却在家中自己忙活,赶制七灵花散,非要试出这个方子的药效如何。

经过两天的忙碌,秦志鸿终于治出了第一剂七灵花散的粉剂,但是鉴于配方中各药材有不小毒性,尤其是内服方子,如果配制不当,便会出人命,于是他先到集市买了几只活鸡,并在喂食的时候,给其中两只放入自己配制的方剂,可是,不到一天,两只为了药方的鸡竟然都中毒身亡。

秦志鸿此时又翻开书去揣摩方子的配制方法,觉得一定是哪里操作不当,没有达到效果,于是他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试,终于在第三次试药的时候,用来试药的活鸡才安然无恙,不过为此他也丢掉了六只鸡的性命。

此时秦志鸿已经掌握了配制方法,于是便想试试药效如何,虽说自己配出来的药毒不死人了,但是也得有效才行,没效果的话也是白折腾。这时秦志鸿忽然想到了巴德,他不就是有外伤吗?给他试药最好不过了。

于是他带着自己的药粉又来到了王老板的药铺,这些天秦志鸿不在,巴德已经来找他两次了,但是都没有找见,可是今天也巧,巴德竟然又来找秦志鸿了。

巴德见到秦志鸿,十分欢喜,秦志鸿依旧给他进行温针疗法,并嘱咐他要注意保温,不要太过劳累,尤其到了秋冬高发作的季节。之后秦志鸿说要给巴德的伤口用药,巴德此时对秦志鸿自然是毫不怀疑,于是也就欣然接受,秦志鸿将内服粉剂给巴德水冲服下,然后在伤口上涂抹上外服粉剂,并嘱咐他一连三天,按时来换药。

果不其然,巴德用了秦志鸿制作的药后,巴掌大的伤口一下子就不用缠绷带,并迅速结痂,红肿也在两天之后褪去,显然是只等着愈合好了就行了。秦志鸿也不禁对这方子的奇效大吃一惊,心想,有了这个方子,这辈子还会愁吗?内心不禁飘飘然起来,但是他也不敢声张,而巴德岂知道是自己给他的书中的奥秘,如果这个老外知道他给了秦志鸿一件如此神奇而又厉害的方子,肠子或许真的会悔成“芫爆散丹”。

其实这本《青囊遗录》是四库全书之中子部的一卷,并无编号,秦志鸿还担心事后朝廷会追缴,于是赶紧将书中的明方抄录了一份,但是他不知道,《四库全书》虽说有纲目,但是当时被洋人毁了不少,又到何处追去。

而且,更有一点重要的,而秦志鸿并不知晓的就是《四库全书》并非有很多部,可以互相补充印证的。其实整套《四库全书》只有在“北四阁”和“南三阁”才有收藏,北四阁包括紫禁城渊阁、ln沈阳溯阁、圆明园源阁、hb承德津阁,南三阁则是扬州汇阁、镇江宗阁和杭州澜阁。在晚清混乱的岁月中,这些藏书都遭到破坏,如今已找不到一部完整的《全书》了。

并且,各个馆阁中的《四库全书》不尽相同,而这本《青囊遗录》显然是巴德从紫禁城的渊阁窃取或者抢夺来的,作为皇家第一藏书阁,显然是会比其他地方的《四库全书》更全面。再者,《四库全书》并非所有人都能看,只有皇上和一些大臣才可以翻阅,而且,大臣可以翻阅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

想当年,乾隆大兴,却着急几乎全国的子来修这部《全书》,看似二者相悖,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统一言论,如果说是小打小闹,那么修《四库全书》就是对整个汉化的大整理。乾隆在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对古书可以说是动了大手术:

第一是焚。《四库全书》收录了三千多种(一说3161种),而舍弃焚毁的却和他相当,也是三千种左右。第二是删。很多古书,被删的不成样子,有的甚至删削过半,只是为了符合满清统治。第三是改。最有名的是那两大名句,岳飞的《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改成“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辛弃疾的《永遇乐》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的“寄奴”改成“宋主”,就是因为满清为外族,十分忌讳“胡虏”等贬义词,而寄奴虽然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