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章 怨女(2/3)

但应是碍于某些力量,使她不敢再次上前攻击自己。果然那白衣女鬼飘了一会,欲前又退,最后还是消失不见了。

这时候浓雾开始慢慢散去,单眼阿四看着青山葱郁,路上繁花似锦,溪水清澈如碧玉,一片心旷神怡的美景,仿佛刚才的那一幕感觉从来没有发生。

单眼阿四捂着心口,这一下吓得不轻,虽然鄂西山区每有古怪之事,但今日亲历,依然让他心胆俱丧。路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单眼阿四更加感觉到一定要在傍晚抵达和合渡口,争取坐上渡船直下武昌不可。

七月初九的傍晚,疲惫不堪、惊魂未定的单眼老四出现在和合镇,和合镇因渡口而名。和合渡古称“鹳浦渡”,自渡口溯水而下三十多里,就是牛渚,而隔江又与显镇相望,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和合渡历来就是清江上苗家地区下中原的必经渡口。康乾时代上渡口最为繁盛时,行旅川流不息,有十余艘渡船日夜航渡。其一旁并不长的沿街两侧,则开设有米店、油店等数十家商辅,货品齐全,不亚于一个集市。镇上居民多以撑渡船为生,在清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近年因为战乱,来往商贾稀少,来此摆渡的人已不多。

单眼阿四到达渡口,此时夕阳西沉,和合渡上懒懒洋洋地靠着二三艘渡船。单眼阿四匆忙上前,招呼叫道:“敢问有夜行船到武昌或汉阳吗?”叫了半天,都未有一人应。单眼阿四唯有硬着头皮,见其中一通体黑色的沙船,乌舱乌舷乌橹,船舱口竖着两灯柱。灯柱高约二尺,下部为一根四方木柱,其上置一木龛,四壁开窗,龛顶刻成歇山顶造形,飞檐翘角,如鸟斯革,如翚斯飞。龛顶攘着两个兽,一作黑色,一作白色。船首像是一条白龙。

单眼阿四心中一凛,此渡船平日少见,这灯柱精奇,似非寻常渡船。

此时船中一掀门帘,钻出一名身形肥壮的年轻伙子,圆脸眼,神情有点不耐烦,挥手道:“我们是运货的,不载客”。

单眼阿四抱拳道:“打扰了。”就转身向其他船走去。

他听到身后一个雄浑清朗的男子声音跟方才那圆脸伙道:“师妹买好东西没有?”

圆脸伙道:“兴许快了。”

那雄浑男子声音道:“再过一刻不见她,你就上去寻她回来。趁天未黑,我们过了离人峡。”

“要不我现今就去寻她回来。”圆脸伙立起身跳下船。上岸去了。

单眼阿四询了另外两条船,均今晚在渡口过夜,不走夜船。阿四叹息一声,正准备回身走上码头,无奈住宿一晚,其中一艘船那船家叫住他道,“哥儿是否要赶路?”

单眼阿四急忙应是。船家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船家,久经风霜的脸上积满沧桑。他向阿四道:”你是利川人氏?”

单眼阿四道:“正是”。

“船上是位官爷,赶着上武昌办事。本来船已经给他包下。我平时因年老体衰,一般不走长途,但这官爷出手阔绰,加上他就觉得老汉的船身宽敞,他携带女眷方便,所以正因路途遥远,老汉怕一个人不够力气,又看在你是我老家乡亲,如果你能够帮我摇摇撸,我收少你船资。载你到武昌。“

单眼阿四大喜,他本是粗人,能省则省。立马答应了。老船家,船舱是官家老爷和其家眷。估计早早入睡,不要高声话,以免影响他们休息。

单眼阿四上了船,船尾隔舱果然很,和老船家挤在一起,煮茶聊天。单眼阿四见刚才那艘乌船徐徐驶出,心中一动,问老船家道:“那船好生奇怪,船上有两灯龛,利川很少这种船样?”

老船家道:“是啊,估计是异乡客,本地的船只像我们一样,挂个灯笼就了事。不过他这灯龛,我走船多年,也不是没有见过。唤作天灯。在江南地区,旧时,在古道、渡口、桥头都会摆天灯,或在木柱上悬挂灯笼,或者用石头灯柱,里面油灯。夜行船时,天灯虽然只有微弱的光线,但格外耀眼,为赶路客、渡船指引方向、也可以避免渡船撞上桥墩,方便来往行旅。他这船不知是否那边来的,有点奇怪而已。”

单眼阿四和老船家聊了一会,觉得他可能行船一辈子,对水上风物均十分熟悉,便问道:“老丈,你老人家应该是恩施本地人吧?”

老丈便道:“算是吧,我们跑水路的,以船为家,一直漂在清江上。”

单眼阿四道:“我来镇上的时候,经过麻衣涧,碰到些不好的东西。”

老船家问道:“大约什么时候?”

“清晨天未光”。

“那就对了,那个时候山涧里阴气正盛,一般知道的人都不会在有月色的时候赶路,不过那地方碰到的怪人怪事,虽然可怕,但不至于害人性命,只是常常有人止不住吓死。”

“那究竟是什么作怪。”

“你也是利川人氏,应该知道这片水土啊,就爱出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话出门应该多备些对付这些邪物的玩意吧?”

“我少离家,因为家乡有事才回来一趟,家里的风物倒不怎么清楚了。”于是就将碰到白衣女鬼的事给老船家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