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5章 来信,回信(2/3)

是现代通用的简体字,且落笔常有迟钝、晕墨的情况,应该不是常用毛笔习字之人。再一看内容,便是赫然见她的名字出现在信的开头。那个在她故事里编造出来的“在京都中暑被救的江城生意人”,在这封信里被对方唤作“卢维溪”,而在信中自诩施救者的对方则说他在宁远开了个叫“八般”的茶水铺,落款处却并没有写故事里的“一忠”,而是刻意用了“一中”。

再回顾她当时随手草拟的那个故事,“江城一个来京做生意的人,曾在夏天中暑的时候,被同路的人悉心照顾。那人还把自己随身带着的凉席施给了他,最终帮他渡过难关。如今多年过去,他手捧当年的凉席,依然未曾放弃寻找那个叫一忠的好心人。”

江城一中,八班卢维溪。

这一切,便全对上了。

确实是她的同学!

路为晞的手不由地有些颤抖,孟婉琪见状便出声道:“看吧,我说肯定就是,能写出你名字的,就跑不开是我们班的人了。”

确实,她那个编造的故事里根本没有透露姓名,无须旁的说明,只看能凭空对出她的名字,就知道确系是他们的同学不假。只是对方怕她不信,又对出了“一中”,还刻意编排了个“八班”出来。

这种跟得上她脑回路,还和她有同样瞎扯功力的……

“瞧着像小昆。”路为晞又把信纸拿到眼前仔细瞅了瞅,因为语文成绩好,她高中的时候在班里任语文课代表,平时没少给丢三落四的同学在试卷上补名字,所以她对同学的字还是认得些的,“嗯,越看越像。”

“小昆”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那位家学是昆曲的男生的外号,本名苏正坤。因为他是昆曲世家出身,名字里又有个和“昆”读音一样的“坤”,所以大家都叫他“小昆”。而且正是因为读音相同,所以大家嘴上叫着“小昆”、“小坤”的时候,是一样一样的,他也就认下了这个绰号,有时候在群里还会发什么“你们的小昆昆已上线”这样的表情包。

苏正坤和赵广严兄弟关系都不错,据说他们是打小就认识的“光腚交”,从幼儿园到初中三人都是一个班的。高中之后,赵广严的双胞胎兄弟赵广肃被分到了隔壁七班,而苏正坤和赵广严则是分到了她在的八班。

因为赵广严,苏正坤和她处得也不错,只不过到底随了他那一家子文艺分子的基因,秉持着“君子动口不动手”原则的苏正坤性子要软上许多,因此她被班上那群男生捉弄的时候,多半是赵广严动手,苏正坤动口,至于他念叨了什么没人能听清楚。

不过真正让卢维溪和赵广严不待见苏正坤的原因是:这么个缺乏男子汉气概的小子居然是个现充!

这让他们这俩单身狗情何以堪!

苏正坤的女朋友林姿是个个子娇小的萌妹,也是班上的生活委员,刚上高中的时候俩人就在收费缴费某环节中勾搭上了,到高中毕业时粗算算已是恋爱有三年,毕业庆功宴时俩人还不忘秀恩爱。

三年表白未遂的赵广严一口血。

三年没恋爱对象的卢维溪两口血。

“我也瞅着像正坤!”因为从小就交好,曾经的赵广严,或者说是现在的孟婉琪是班上少数几个不叫苏正坤“小昆”的人。

他话一说完,又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胸前的俩馒头,不禁悲从中来:“正坤还是当年的正坤,我却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我了!”

——不,他也不是当年的他了!

“不过小昆这信里倒是没写,他那边是就他一个人,还是像咱们这样有好几个的?”路为晞把信纸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有对着小竹筒瞧了瞧,再没发现别的有用信息。

“可不是嘛!”孟婉琪一听她这么说,也有些急,“我都恨不得自己跑过去一趟了!”

这古代就是效率低,一封信走一个月,一来一回就是俩月,真要出什么事儿,等知道了黄花菜都凉了。

“你可别急。”路为晞赶紧出声制止他,“我明白你现在的心情,可古代不比现代,又不是你买张车票就可以说走就走朝发夕至,这一来二去几个月不说,万一再遇着什么危险……可不行可不行!”

她知道他是着急想知道,唐纯有没有跟着一道儿来,其实她也想知道啊,可是依着他们如今的身份和所处的时代,是决计不能冒冒失失凭着一腔热血做事的。

“我知道,哎……。”孟婉琪叹了口气,语气总算缓和了下来,“其实一直到见着商队哥们儿的时候,我都存着这心思,甚至差点托他们干脆返程的时候把我给捎带上。可是,也就想想罢了。且不说我一走定国公府肯定掀个底朝天,就算我过去,我这模样,我怎么好意思见他们呐!再者,说不定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变了样子,茫茫人海我又怎么找啊。”

“你知道就好。”见他不在冲动,路为晞也放下了心,“我看保险起见,我们还是先回信,等一来二去探清楚情况了,我们再制定下一步的计划,也不迟。”

说实话,倘若对方只有苏正坤一个还好,要是还有别的几个她不待见也不待见她的男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