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章 约定(1/2)

备寇是每年必做一件大事,黄巾乱后,各县各亭尤其重视。

因为冬日严寒,衣食短缺,山中的贼寇往往在这个时候劫掠乡里。而东汉民风彪悍,每当这个时候,趁秋后无事,亭里的亭长、豪强就会训练丁壮,组织备寇。

此时陈通在校场上做的就是这个。

只是现在的场面与刘和的预期有些不一样。校场很大,是位于半山腰的一块巨大平地上,有人工修整的痕迹。场中只有寥寥二十几人,训练的是弓箭,可以看到这些人都很年轻。

此时天气已经很冷,但陈通身上却穿的短褐,头上大汗淋漓,手持一把大弓走了过来。

“刘侍中,我们又见面了。”显然上次之后陈通也对刘和做了一些调查,“怎么样,试一下?”

东汉的世家子可不是后来那些朝代培养的废物点心,每个世家子从一出生就会接受各种文武培训,虽然多有不成器的,无不是被人鄙视的存在!

但东汉毕竟是儒家为主流的朝代,要论武艺,刘和只能说平平,但论六艺中的射,家教严酷的刘和可算一绝。继承了前身技艺的刘和,这两天在南顿干的最多的就是骑射,十射九中。

因此二话不说,刘和就接过了弓箭。

刘和拉了拉,是三石弓,东汉时的一石和隋唐时的一石不同,只有那是的一半多一点。

刘和目测了一下距离,离靶子大约武更是济济满堂。伯举投之如石入池塘,溅不出半点浪花。”

“其二,世家大族往往以门第视人,后将军更是其中翘楚。观张勋、桥蕤之辈,伯举就该知在彼麾下登之高位,何其难也!”

“其三,自古军中看军功,次看资历。奈何后将军起兵多年,麾下诸职人员皆满,以后将军的性格,伯举到了军中,怕是军功再多也只能苦熬资历。

“其四,伯举勇冠全郡,后将军却未曾遣一人前来招揽伯举,可见后将军并无此心。若是伯举主动投之,反而遭人轻视。”

“至于其他诸侯,就不用说了。伯举根基深植本郡,若是投靠其他诸侯,恐怕他们连伯举的名字都没听过,还不如投靠后将军呢!”

陈通闻之意动,又有些犹豫不定,于是封旻笑骂道,“伯举第一次遣人前来请我,我马不停蹄的赶来了。后来你我二人约定,将来一起共图大事,我一直谨记心中。谁想伯举将我推荐给了主公,自己却在惺惺作态,实在是可笑啊!”

陈通闻言,脸上终于有些挂不住了,正容问道,“我若投校尉,不知校尉作何安排?”

刘和斟酌片刻说:“伯举兄弟勇冠全县,在我这里担任牙将一职绰绰有余,不过我最多让你担任都伯。一则伯举你资历太浅,难以服众,二则军中将士桀骜,我根基不稳。但凭着伯举的本事,若有些功绩,一曲甚至一部,将来都不在话下。”

“不过今日我思前想后,却有了另外一种安排。”

见陈通听得仔细,刘和润了润嗓子,继续道,“实不相瞒,自部曲来到汝南之后,军中大将无一人前来拜见,其中故有后将军的缘故,但将士桀骜可见一斑,实乃是我在军中无甚根底。有道是慈不掌兵,我欲助后将军讨伐周贼,一则趁机掌握部曲,二则打磨一下诸将的桀骜之气。如此一来伤亡恐怕不小,所以我想裁撤伤亡最重的一部,另建新军。”

陈通听到这里一股狂喜涌上心头。刘和假装没看见,反而鼓舞道,

“若伯举能带百人来投,我封你为都伯;若伯举能带千人来投,区区别部司马,我又岂会吝啬!”

“不过有言在先,带来的人通过筛选才能算数,我麾下部曲只要精锐!”

陈通这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迎头便拜,“末将陈通,拜见主公!”

刘和将陈通扶起,淡淡地笑道,“我得伯举,如鱼得水耳!”

二人重新按主从分坐,陈通立刻拍着胸脯对刘和保证,“三月之内,末将必带一千精锐前去相投!”

刘和一边暗叹自己嘴炮无双,一钱未费,便得了一员勇将和精兵数百,一边又假惺惺地劝慰陈通莫急,言以其才能哪怕单身入营也很快就能独领一部。

几人一直喝到下午,刘和才不顾陈通极力挽留,率众离开。

……

夕阳西下,陈通就像是一块木头一样伫立在余晖中,不知想些什么,这时有一老者走了过来,正是勇伯。

勇伯上前问道,“大公子,你下定决心了吗?”

陈通眉头微皱,神情却异常坚定,“是的,勇伯,机不可失!如今天下大乱,岂不正是我等鱼跃龙门的机会?我陈伯举又岂能一辈子在这小山坳里作威作福?”

此时寒风掠梢,周围的林木在摇晃时出沙沙的声音,似乎在表示赞同。

勇伯叹息了一下,知道一旦大公子下定决心,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只是还是微微有些担心。

“既然大公子已下定决心,老奴也不多说什么。先假设这个公子和没有拿大话诓人,以公子之志,恐怕别部司马一职已在囊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