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九六章 徒呼奈何(2/3)

了,凳子上有钉子还是你长痔疮了?”

李君的脸更红了,双接过热茶,对小九感激一笑:“谢谢长官!弟兄们都说林长官身绝高,枪法如神,飞檐走壁如履平地,真羡慕林长官的能耐。”

“你这是说书啦?别那么夸张,行了,司令问你话呢,回答问题吧。”小九拍拍他肩膀,走进厨房准备碗筷酒杯。

李君喝下口茶,鼓起勇气望着安毅:“教官,学生来了几次,看到有人拜访就不敢进来敲门,学生只是想……想到破解山地围剿作战劣势的一个法子,不知在大规模的战事中能不能用到,又该怎么用才能达到目的?”

安毅心里非常高兴,脸上却是温和的笑容:“思考是进步的开始,你能有这种读力思考精神,难能可贵。说吧,说出来我听听,咱们可以探讨一下。”

李君得到赞扬,心中大定,立即把心中所想详细说出:“小时候我听我爹说过,同治年间咸阳边上的太白山区有股顽匪,时常出来打家劫舍,官府怎么也奈何不得,攻进去损兵折将,守在外面又长年累月不是个事儿,弄不好冷不丁被顽匪摸出来收拾一下,弄得官兵在三年之内都徒呼奈何,后来换了个据说是江西籍的劳总兵,他一上任不急着剿匪,而是张榜安民,重金巡查路径,随后建起三十六个稳固的关卡,关卡建好之前,总兵扬言准备长期封锁,里面的老百姓吓得全都出来买盐巴和其他东西,谁知出来之后就不让进去了,结果山里的民众担心自己家人的安全,又都出来找,总兵照样把所有出来的人全都送进腾空的大营里严加看管,过了一个月没人出来了,里面的三千多顽匪看看不对劲开始进攻,但是每次都被打回去,那个总兵把每座关卡周围的所有树木砍伐一空,用来做栅栏和陷阱,顽匪们死伤惨重,无力进攻,总兵也不急于进去,而是让数千被羁押的山民开始开垦田地,自给自足,等到秋收的时候就挑选几个家里有土匪的贫民进山招降,仅用了七个月时间,不伤自己的一兵一卒,也不伤一个百姓,就把剩下的两千多顽匪全都招降了,接着率领南下去福建平叛,这帮顽匪感恩戴德个个拼命,立下许多战功,后来听说这个总兵得罪了朝廷,为掩护麾下弟兄逃跑被砍了脑袋,太白当地百姓知道后连哭三天,给他建了个祠堂。”

“这件事是真是假?或者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安毅突然问道。

“不不!教官,你是我们的恩人,又是我的老师,我怎么可能会做欺师灭祖的事情?其实我爷爷就是土匪中的一个,因为我爷爷识字,成了劳总兵的亲卫,我爷爷本要一起战死的,但是按照劳总兵托付不能死,把挂在南昌城头的劳总兵脑袋偷回太白,重塑金身,安葬建祠,让劳总兵永远和那些他说自己对不起的乡亲们在一起,我爷爷只能照办,后来清廷追查,我爷爷更换姓名逃到临潼乡下,于是我家就落户临潼了。”李君如实回答,颇为伤感。

安毅心中震惊不已,沉思片刻低声问道:“你的意思是,把那个劳总兵的方法用到江西剿匪上面?”

“正是,学生觉得,可以用教官传授的明暗堡构筑方式,实施外围封锁,十八个师二十万大军封不住五六个几十平方公里区域的所有交通要道吗?如今不同于冷兵器时代了,只要地形选择正确,几挺枪就能阻挡一个连甚至一个营,全面封锁的同时,还能与政治宣传、收买分化和悬赏等办法相配合,促使敌人内部生变,必要时和选择秋季风高物燥之时,确定风险放火烧山,这样一来,只需一年应该就能解决问题。”

李君胆子越来越大,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安毅缓缓站起,来回踱步,最后回到万分紧张的李君身边坐下:“你和谁讨论过这些方法没有?”

李君摇摇头:“没有,同学们不怎么愿意搭理我,估计是学生不会玩不会唱歌也不会打球,就喜欢自己读书,特别喜欢读教官编写的书,感觉里面有无穷奥妙。那天听教官上大课,回来之后学生立即翻看教官写的工兵科专业书和《山地作战基础》,获得很大启发,联想到我爹讲给我听的爷爷的故事,就大胆地想出这个对策,想让教官点评一下。学生的思路不知是对是错,如果对的话,不足在何处?如此大兵团的多点作战,又是山地战,应该掌握哪一些原则?这就是学生想请教官指点的。”

安毅长叹一声:“谁说我中华没有奇才啊……”

“报告司令,石川快到了,酒菜也快到了。”侍卫低声禀报。

安毅点点头:“李君,留下陪我喝一杯,还有那个曰本教官,你不想说话就别说,静静地听就行,估计对你有益。至于你所提出的思路和问题,我可以告诉你,都是很好的,而且可行有效,不过真正的功力还在实践,在将领的指挥和军队的素质。

从明天开始,你可以随时到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