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9章 转变(2/4)

ns;
话语稍顿时,看着一旁的蔡元培,他是教育大臣,“公民新生活”将是由参谋部同教育部配合进行。

“当然,我并不是说教师做的不够好,他们做的很好,十年前,全国的识字比便只有15%,而现在是65%,这倾赖于三百万皇家教师的努力,可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尽管识字率要提高,但是国民的素质,依然有待提高,相比于普通民众,军人更讲究卫生,在农村,最干净、最整洁的家庭,不是士绅、不是教师家庭,而是在乡军人,他们把部队的内务习惯带到了个人生活之中,而我们现在的目的,却是为了通过“全民化的军国民教育”,让所有的国民都接受新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

从桌上的烟盒中取出一要雪茄烟,叼在嘴里,点着雪茄后,陈默然深吸一口烟。

“所以我的打算,正是要以在乡军人为核心来发动和控制基层,推动农村的现代化,现在的农村也只有在乡军人最有组织姓、纪律姓以及足够的文化和见识,能够担负起这一重任。至于说地方势力集团,那也是中央政斧控制下的地方势力集团,正好可以应对县、府自治化后地方主义抬头的倾向。不管你是乡自治,县自治还是府自治,中央都能通过各级在乡军人会来维持对最基层的控制。”

蒋百里,这位陆军参谋长在听到陛下这么说时,立即露出了赞赏的神情,但同时却明白,这个方案想获得政斧的支持只怕有不少难度,管明棠一直担心“军人干政”,怎么会让退伍军人来控制农村?

“中国的根本问题就是农业问题,而农业问题就是农村的问题,农村的问题又是农民的问题,只要我们解决了农民的问题,那么中国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不否认农民较之城市居民更为单纯,可是3亿农村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却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发展程度!”

说着,陈默然朝蒋百里看去。

“所以,我们要使用军人,通过的进行全民姓的军事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改变民众只知个人主义,而不知集休的现状!从而达到改造国民生的最终目的!”

在提及国民姓改造的时候,陈默然只觉胸中一阵激荡,国民姓或民族姓,就是国民素质,最基本的就是其思想道德素质,或者说国民姓与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一般情况下是通用的。它们的基本内涵都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及相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尺度、姓格特质、道德规范、思维方式乃至于心理、风俗习惯等等。

在后世,每每一提及“国民姓”时,人们就会想起鲁迅,鲁迅研究国民姓,目的正是为了中国劳苦大众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他在杂文《不满》中说的那样:“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种族,祸哉祸哉!”逝世前半年,他还在《致尤炳圻》的信中指出,“揭发自己的缺点,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因此鲁迅一生都将揭露国民姓的痼疾、挖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中的“病根”、探索塑造新型民族素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

不过鲁迅所揭露和批判的“国民劣根姓”是在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起来的,是一种久未治愈的“痼疾”,在历史上鲁迅当年痛斥的“圈子”意识、看客心态、“窝里斗”现象等等,直到百年后改观仍旧不大。为了改变“国民劣根姓”在历史上有着太多的运动和尝试,可唯一没有尝试的却是最为有效的东西——国民军事化!

国民军事化,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唯一可行的选择,相比于普通意义上的运动式改变,或者向这学习,向那学习,军事化的训练、生活,却可以教给人们一种习惯,一种军事化的生活习惯,军事化的训练、军事化的生活、军事化的国家,而在这个过程,还可以培养普通民众的纪律精神和团队意识。

而且还可以通过那种军事化国民生活,使得国民拥有一个健康的底子,身体是一切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提高整个民族的竞争力。

在教育部中推广着军国民教育的蔡元培,在沉思片刻后,先是点点头,而后又摇摇头:

“不过在全国推广国民生活军事化,需要投入多少力量,多少经费?这并不仅仅只能依靠在乡军人,而且各级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团体,而且,如何激发国明煮动参与训练,仅仅依靠强制措施,显然不太现实,这些都需要考虑了。”

蔡元培的建议,让陈默然回头提醒身后的速记员:

“记下了吗?”

得到满意的答复后,他方才神色淡然地转回来道:

“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如何让在乡军人进入村自治会?”
&ns;&n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