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章 cross the Rubicon(2/3)

盟,法俄似乎也将决心采取强硬的立场,但作为外交官,他却没有任保权力为英国作出回答,他没有得到伦敦的指示。

对于没有争取到英法俄的联合,沙佐诺夫感到很沮丧。他甚至都不能去见德国大使,因为无法申明俄国的政策,同时他决定还是先和大臣们商议一下。

于是下午3时,他离开法国大使馆的午餐会议,便继续进行内阁会议。

在会上,他说明当前的外交局势,提出了许多说服军事当局接受他的部分动员计划的理由。最后会议通过了下列决议:

(1)与其他列强联系,要求奥方延氏限期,以便有充足的时间来详细研究奥地利声称即将提供的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的“文件汇编”;(2)如果奥地利侵犯塞尔维亚领土的话,劝告塞尔维亚不要进行武力抵抗,把自已的命运交托给列强来公断;(3)授权国防大臣及海军大臣呈请沙皇批准,视情势的发展,宜布基辅、敖德萨、莫斯科、喀山4个军区及波罗的海、黑海舰队的动员;(4)立即补足战备物资;(5)马上收回存放在德国、奥匈的存款。

把所有这一切安排好了之后,沙佐诺夫于晚19时接见德国大使波达雷司,听取德国对于最后通牒的意见和关于事件“地方化”政策。

当波达雷司按照他所接到的指示,为奥地利的行动来辩护,并主张奥塞的争端应当“地方化”,即由奥塞两国解决的时候。

波达雷司的要求令沙佐诺夫感到很紧张,于是他用极坚强的态度表示说。

“要俄国同意奥塞争端由这两国自己去解决,是不可能的。”

同时用极为尖锐地语气争辩道。

“在最后通牒中奥匈所提到的塞尔维亚的诺言,并不是单独向奥匈提出的,而是向列强提出的。因此,塞尔维亚是否履行诺言的问题不是“地方化”问题,而是“欧洲问题”、“国际问题”,刺杀案件应由欧洲来审,奥匈不能既是原告又是审判官。”

波达雷斯由针锋相对的回答道。

“这个问题交由六国审判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如臬奥匈的政治朋友站在一方,它的敌人站在另一方,这样的司法程序又有什么意义呢?”

接着,他又说道。

“德国是不会允许他的邻邦去接受其对抗国组成的欧洲最高法院的裁决的,君主国家应当团结。”

7月25曰,俄国召开重要内阁会议,沙皇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主张与不主张“部分动员”的两派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但最后以外交大臣沙佐诺夫为代表的一派获胜,沙皇同意宣布“部分动员”。

“动员令下达了!”

接到仆人的报告之后,全力推动部分动员的沙佐诺夫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色,有的却只是些许忧色,他起身走到地图边,看着那张挂在墙上的地图,视线首先落在奥匈和塞尔维亚的上面,随后又转移到德国,然后又是俄罗斯,最后,他的视线落到东方,在贯彻凝视着东方的时候,他的眉头一皱。

“中国,中国会作出什么样的表态?”

当下沙佐诺夫便在心里作出决定,应该与中国驻俄大使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会谈,完全不加任何掩饰的会谈。

但愿中国……7月26曰凌晨3时26分,俄国参谋总长伊鲁希克维基将军下达了动员令。

“在俄国整个欧洲部分领土内实行部分动员。”

而在信奉“动员就意味着战争”的年代里,俄国单方宣布部分动员,无疑使危进一步升级。

在动员令下达的第一时间,圣彼得堡火车站电报局来了一位身着西装的东方人,他从电报员的那里取过一张电报纸,电报报发往地是中华帝国首都南京的一家贸易公司,而电报的内容同样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

“rssthern!”

中年电报员看到电报上的内容时,不禁一愣,或许俄罗斯人很难理解这句话,但他却是一个英国人,对于这句话却是非常了解。

公元前49年,凯撒大帝跨过rn河,战争打响,历史开始改变,在英语里经常把“rssthern”作为了军令状一样的存在,跨过了rn河,便无路可退。

尽管好奇,但没看到任何异样的他,还是发出了这么一份电报。作为一个电报员,他并不知道这么一份电报,会在东方引起什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或许发出了太多的电报,但是在他的记忆中,却记住了这么一份简单而有些特殊的电报。
&ns;&ns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