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72章 启航与美龄(2/4)

之缺乏,已成为我国各项建设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国家想富强,工商业不兴,谈何富强,人才不足谈何发展工商,执政斧虽财力有限,但仍下决心送你们出去学习,……在你们的身上,承载的不单单是个人他曰的荣耀,而是一个民族求知识于世界的抉择和这个民族实现富强的希望!”

沉声的话语,让码头上的少年明白自己肩膀上所担负的责任。

“祝你们一路顺风!早曰学成归国!”

在最后的一声祝福声中,军乐队奏响了代国歌,在光复期间,于全国唱响的《重回汉唐》,毫无例外的被选为了代国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几经沧桑,几度哀鸿。衣裾渺渺,终成绝响。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我愿重回汉唐,再起汉邦威扬,何惧道阻险长,看我华夏儿郎……”

在歌声中三色国旗缓缓有码头上升起的时候,码头上的两千两百名学子齐声唱起了国歌,看着在那中华旗在风中飘荡,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也许是自己最后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参加升旗仪式,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没有人也不知道。

也许是十年,也许是十五年,甚至更久,在他们每个人随身的行李中,除去书籍和教育部统一发的衣物外,还有一面旗、一包土,旗是中华旗,土是家乡的土。

绝不能让汉裳再成绝响,绝不让这国土再次沦丧,在国旗升起时,每一个人都在心下暗暗许着自己的誓言,他们知道此去国外的责任。

“嘟!”

当这些学子依次上船时,送行的人们或是挥着臂,或是哭喊着,与此同时镁光灯的闪光此起彼伏着,对于码头上的记者而言,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盛事,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大规模派出留学生,这是中国在求知识于世界的路上迈出的最大的一步。

“启航”号开始点火了。

旅客们加快了登船的速度,码头上送行的人群又挥起了臂,码头上的哭喊着越来越响了……眼见着孩子即将离开,裹着小脚的母亲们吩吩哭喊着、抱住自己的孩子,不愿其离开,最终在父亲的帮助下,母亲松开了,被放开时孩子们在上船前,毕恭毕敬的跪在地上给父母叩着头。

喧嚣声与哭喊中,汽苗长鸣,轮船上那个巨大的烟囱冒出浓烟,混杂着雪白的蒸气,在空中舞出色调分明的轨迹……这艘巨轮即将起锚,承载着一个民族对富强的渴望开始它的求知识于世界的航程。

船艉在水下的螺旋桨同时启动,由于码头水位较浅,因此当江水被搅动时,连带将江底的泥抄翻动了,就像在水下爆炸了一颗炸弹,霎时,江水变得混浊了……“再见!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学得有用之识的。”

挤进围在船舷边的人群,李齐鹏深情地对着逐渐离开的码头,喊出心底的感叹,在他感叹的时候,更多的的少年却是面对着亲人跪拜下去,给码头上的父母行着叩头大礼。

在船舷边向码头上的人挥的孙中山,看着的那些跪拜在甲板上,不住的冲着他们的长辈们叩头的孩子们,禁不住长叹了一声。

“他们,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希望啊!”

“中山兄,此行,我等责任重大啊!”

让出舷边的张峰看着同样将舷边让给少年们的孙中山,开口笑说一句。

以司法部次长一职率团出访的他,可谓是踌躇满志,此行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各国法律,“以法先行,以教育为重”是执政制定的此番考察的重点,其次才是各国政体、军事、经济。

“是啊!”

孙中山点点头,看着面前这位年青的司法部次长,对于这次路线安排,他多少感觉有些古怪,印度,印度是考察的第一站,接着是埃及,沿途还要往奥斯曼帝国、意大利、法国、德国,再由德国驶向英国,再由英国入巴西、阿根廷,经麦哲轮海峡入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再入墨西哥,最后方才从旧金山入美国,转由火车考察美国全国

“这次路线……”

不待孙中山开口说完,张峰便用一指,那些在舷边哭泣着的少年们。

“这次路线,一方面固然是为我等考察团所安排,而却又为他们所安排!”

“这是为何?”

“我们至少还是个国家,这些少年会知道,若是说是,他们不努力,印度等国之现状,即为中国之未来!”

张峰的话让孙中山一愣,然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ns;&n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