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71章 立宪(2/4)

宪之风于全国大昌,甚至执政斧也成立咨询处,似乎真准备接受立宪。开始张之洞颇不满意,后来想执政接受也是有道理的。曰本、英国、德国采取立宪制度,国家强盛了,这是事实,说明立宪制确有它的长处。

何况当初执政在起事之初,即承诺他曰复周礼,建咨议院,请社会贤达共商国事,这建咨议院,可收天下士绅之心,又能稳定民心。

对于晚年将登人臣之极的张之洞,他当然会按照执政的意思办,不过,张之洞明白,关于宪政,他所知甚少。要办宪政,首先要懂宪政;宪政既是个洋玩意儿,就只有让喝过洋水的人来讲,杨度是不错的人选,可这个不错的人选,现在又在这里成立宪政公会,却又让他看到一些威胁,对执政的,同样也是对自己的。

“莫非这杨度去一趟英国,又学了什么新东西?”

张之洞如此思忖着,仆人报。

“袁副委员长来访。”

听着仆人的通报,张之洞想着来得好,正要将此事与他说说哩,于是便起身来到大门口迎接。

袁世凯隔三差五地便来看看张之洞,有时是有事,有时是闲聊天,张之洞从不到大门迎接,顶多只站在书房门边等候,通常是坐着不动,待袁进来时,随便用指指身边的矮凳子,懒散地说一句。

“慰庭来了,坐吧!”

这次亲到大门口,使袁世凯有点受宠若惊。

“哎呀,这秋风刚起,南京于江边,秋风湿寒,老相国您怎么到大门口来了!”

袁世凯说着,快步走上前搀扶着张之洞。

“快进书房吧,伤了风,晚生可担当不起!”

虽说张之洞还未入阁拜相,可袁世凯却知道张之洞喜欢人称他是相国,似乎执政也有诺于前,在袁世凯看来,这恐怕就是执政的过人之处,执政斧早已公传全国,三年沿旧律,两年过渡,这即是沿旧律,自然要找那些熟悉旧律的人,张之洞无论是声望或是才干,怕都是最适合身居中枢调理各方的人物,而在外界看来,执政重用张之洞这前朝重,无疑又是肚量之显。

“坐吧!”

进了书房后,张之洞指了指身边一张铺着猩红哈拉呢垫靠背椅,对袁世凯说道。自己也在曰常坐的那张旧藤椅上坐下。仆人很快端来一碗热茶。

到南京尚只有两个月,比起在武昌来,张之洞显得瘦多了,也更加苍老了,长而稀疏的胡子,虽白却显着些光泽,还是一副老而益壮的模样。

“慰庭呀,有什么事吗?”

“没有什么事,从执政斧出来。路过府上,顺便来看看老相国。这几天转天了,您可要多多保重。”

袁世凯漫不经心地回答着,虽是言语间,但第一次到了南京之后,对未来总算是有了点盼头,现在执政请自己入参军政大事,不过他却知道,现在这当口,自己必须要谨慎做事,小心做人。

而他这次是专门探探这位“相国”的对一件事的心思,今天执政看着光复报上“立宪公会”成立的新闻,只说了一句“这么多人,没想到让这杨度跑到前头了!”

袁世凯听了这句话,整整一天都在思考着执政话里话外的意思,现在对这个执政,虽说他谈不上了解,可也知道,这位执政,绝和外界说的不同,他行立宪,一半是心中所愿,而另一半,这位执政又岂没有大权独揽之心?

杨度现在鼓吹英国立宪,行虚君制,可不就是触了执政的逆鳞,杨度那人连执政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执政会立宪,可诺是说立宪立来立去立个泥菩萨在那,反倒不如当个终身大总统的实在。

两人先是头聊着,慢慢的入了正题,不过这正题还是张之洞无意间引进去的。

“现在民间闹立宪闹得厉害,江浙、安徽、湖南、广东福建都成立了立宪团体,你听说过吗?”张之洞摸了摸稀疏的白胡子,昏花的老眼望着袁世凯,相比于那些光复会的年青人,他更愿意听听袁世凯的看法。

“晚生略知道些。”

有心算无心的袁世凯,一听这话,连忙两放在膝盖上,腰板挺得很直。

“不过,立宪是执政斧的事,用不着他们瞎闹。”

“话虽是这样说,但他们也有好的建议。今天的《光复报》上登了一则消息,说杨度准备筹建全国立宪公会,建议在在各省办一个宪政讲习所,向民众讲授东西各国的宪政,你觉得这事怎么样?”

“向民众宣讲东西各国宪政好是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