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65章 再次启航(2/4)

题已经开了个好头,至于曰本,他从始至终就没考虑过曰本,甚至于的内心里他还希望曰本强硬下去,曰本通过对中国关税自主的排拒和延宕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只是短暂的,但未来长久留下的,则是种在中国民众记忆中的敌对和不信任,而这才是自己所需要的,曰本才是中国真正的敌人,只可惜从执政斧再到民间都没有形成这种共识,他们甚至还痴迷于所谓的“中曰携共荣”的幻想之中。

要打破这种幻想只能靠曰本人自己来帮忙了!但愿短视的小曰本能坚持下去。心想着,陈默然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崧生,这几天,你们辛苦一下,我要去上海接舰了!给自己放几天假!”

这会陈默然的脸上倒是堆满了笑容,她们终于回来了,有惊无险的安然回国。

“请执政代敦彦转达对夫人的敬意!”

梁敦彦鞠了一躬后,方才退出执政的书房,而此时陈默然的脸上却带着丝傻笑,明天!明天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就回到自己的身边了!

海风在吴淞口吹拂着,十三天前,在局势骤然紧张时,几乎每天都会有军舰从大海驶入吴淞口,只不过驶入这里的并不是中国的军舰,而是从青岛、威海卫、香港、西贡、菲律宾、新加坡驶来的德、英、法、美四国的军舰,大到数千吨的装甲巡洋舰,小到一两千吨的巡洋舰,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屈服于压力下,可面对战争的威胁,这片土地并没有屈服,而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实现了举国一致。

“唯举国一致,共赴国难,为图存唯一之道!”

面对威慑的绝不妥协,而是针锋相对的调动军队,作应战准备,民间更以游行、捐款支持政斧的维护国权,最终紧张似一触即发的局势,随着美德两[***]舰先后撤离上海,而有所缓和,上海市政斧又提出民众希望参观英法意三[***]舰,接着中国海军官员又上舰参观,互举宴会令一场看似迫在眉睫的战争烟消云散。

中国人顾及了英法等国的面子,在数场舞会之后,列强们结束了他们的访问,该回的香港、新加坡的回到了香港、新加坡,该回西贡的回到西贡,一切都结束了。

不是胜利的胜利虽然值得民众庆祝,但对于政斧来说,过去的十三天那战争迫在眉睫的曰夜,却留在每一个人心间,同样的即便是欢呼“国权得悍”的民众,亦为那外[***]舰的“造访”而倍觉耻辱。

今天的吴淞口两岸,挤满了从上海甚至江苏各地赶来的民众,他们中的很多有带着锣鼓来到江畔,很多爬到了树上。他们在等待着,而在吴淞炮台,海军炮台兵们拉着拉火绳等着的最后一刻的命令。

今天这里之所以这么热闹,只是因两艘军舰的……回家!让海军和国民望眼欲穿的“镇海”号、“定海”号两艘战舰回家了。

海军和国民之所以如此期待,一方面是这两艘战舰将会是中国重新迈入海军强国的启点,是维护海防所在。另一方面,人们却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船上,面对截舰威胁时,曾立誓将与战舰共存,而绝不离舰的夫人。

在过去的十三天间,通过报纸和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国人见识了这位金发碧眼的“洋婆子”的勇气与刚烈。

“绝不离舰,不托避于外人,若遭拦截,必以死报国!”

即便是最反对她的人,现在也说不出任何话来,与此同时,报纸上又翻出了当年夫人嫁予执政时,遭外人反对时的言言句句中的刚烈与情意,倒是让那些一直纠缠于夫人身份的夫子、民夫们汗颜了。

“夫人当世之奇女子!为万民之楷模!”

中国人总是如此,当舆论的倒向发生变化时,他们的看法同样发生变化,站在吴淞码头,看着周围民众拉着的横幅上写着“欢迎夫人回家”之类的字幅,陈默然知道姬丽赌赢了,当她倾家购舰时,赢得的不过是民众的接受,而现在她用自己的生命赢得了民众的认同。

而对一个愿意为自己付出一切,甚至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的女人,你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吗?想到南京城外的刘静璇,陈默然的心中生起了对两个人的愧疚,摇头轻叹着,人总要做选择。

抱着女儿站在甲板上,姬丽的脸上溢满了笑容,这种笑容不仅仅是幸福,更多是源自于心中那阵轻松。

“琴儿,我们要到家了,想爸爸了吗?”

看着怀中的女儿,姬丽不时的抚着女儿的脸蛋,就在这时汽笛声响了起来,这是一艘出长江口的商船在致敬。

“看……来了!来了!”&ns;&ns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