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12章 天下不稳(2/4)

的梁敦彦更是连连点头说。

“执政,若是满清同意退位,除去免遭战祸外,于外交同样是有利的,新政斧自可继承满清之外交。”

见这两位都表了态,刘能贤戴上眼镜,先掏出绢,轻轻擦了擦额头沁出的汗珠,然后从公文包里拿出好几份材料,他有些紧张。说心理话,他自己都没曾想到,自己竟然可以身晋新政斧部长一职,虽说农商部表面上看起来权责不大,可这当了农商部长他才知道,这那里是什么悠差,分明就是一个要累死人、被骂死的差事。

不过尽管如此,他心里对陈默然还是存着谢意,他知道自己的这个部长,不是靠着才贤当上的,而是因为执政念着伯父当年的恩情,拿这个部长还情来着,至于自己的水平,刘能贤自己再明白不过,若是做些诗词倒也还凑和,至于农商部的事物,还是交给下的次长、处长们去办吧。

在翻出现好几份材料后,刘能贤才反应过来自己今个不是来汇报的,而是执政在征求意见,征求是否接受满清议和意义,虽说农商部的事物,他不怎么懂,可是在这官场也是久经风雨的了。

“执政,若是满清皇帝同意退位,于国是大有利啊!皇燕京降了,自然的下面的臣子也就没有继续顽抗下去的理由了,陕甘、四川、云南三地顿可归复,到那时举国皆光复……”

“嗯!”

这会史司倒是说嗯了一声,然后头也不抬的哼了一句。

“我还真糊涂了,若是说执政接受了满清的议和,同意什么优待皇室,这……这还叫光复吗?”

说着史司站起了身来,虽说执政说过坐在那说话,但是连张之洞这样的都站起来,他自然也没有坐下的道理。

“再则,执政以光复民族、驱逐鞑虏起兵光复,若是接受满清的逊位,甚至禅让,又岂能服天下民心!”

史司盯视着皱眉深思的执政。

“若是光复后,全民公投,行帝制,执政经民选而身登大宝,那是全中国人授之之“全中国人皇帝”,与历朝皇帝全然不同,若是全民公投行共和,执政若受满清禅让,岂不是逆民意而行帝制,到时别说是天下悠悠众口,就是光复军中将士亦愤而难平!”

说着这位以陆军部联勤司司长一职兼任陆军部长的史司深吸一口气。

“我等早已宣誓,未来国体皆由国民公投决之,而非复历朝历代一家一人之天下,还请执政三思!”

这会史司倒是显有些大义凛然,他说的这番话实际上是光复会诸人的心思,身任各地长官除去那些“图章长官”外,其它人大都是持着这种想法,对于他们来说,是帝制或是共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国体是全民公投得出,尽管他们明白,无论是皇帝或是大总统只有一人,但当初之所以身入光复会,正是因光复会除担负光复民族之责任外,最大的不同是“以决国体,树公民之心!”,即便是皇帝,皇帝也是全体公民选出的皇帝,而不是自行加冕的皇帝。

抬眼看着站在那的史司,陈默然知道他说出的实际上各省官员的想法,就像行帝制一样,劝进的是留用的前清官员,他们想的是从龙之功,而保持中立的是光复会官员,他们想的是“公民权利”,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什么,或许就是当初自己建这个光复会,为了和革命党、立宪派竞争,弄的“以决国体,树公民之心”。

“民选帝国,当行之,帝国皇帝由民选之,实是前所未有之事,若是他曰若民众意欲行共和,亦可公投决之。”

想着最近一些在共和和帝制中摇摆难以决择的知名人士,弄出了这句话,陈默然心里只是苦笑着,自己用公投托着民意打了革命党一个嘴巴,可那些支持自己的人,却是用同样的方式抽了自己一个嘴巴。

这个皇帝,即便是当上了,那也是不稳当啊!想着他看一眼蔡元培,这就是自己的教育部长啊。

前阵子,除去张之洞等人外,恐怕就数陈默然对帝制最为热切,可是现如今,当那些人弄出了一个“可选亦可弃”的说辞后,他反倒对帝制不那么上心了,要是照这么下去,这个皇帝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没准那天老百姓不如意,鼓动一个全民公投,再把自己给弄下去!到头来皆是一场空,真不如果断行读才得了,这个念头也不过是稍冒下头,陈默然知道自己的本事,想读才至少得根基稳,光复会中鱼龙混杂、光复军中又岂能单纯了。

如果不是因为担心光复军的军官会倒身革命党,自己又岂会把蔡锷北调,用商船运了三个师到广东,对广东的部队进行改编,有些事情总是要防患于未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