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1章 湘潭会(3/4)

地,杨花点点浮在湘江江面上,顺着流流北流着,湘江内的玉龙洲上,座落着几十间青砖、青瓦玻璃大窗的瓦房,这是湘潭学校所在,湘潭学校之所置址于岛上,一是因岛上之秀丽,二却是为让学生远离省城繁华,安心学业。

“光复,光复之时亦是鲜血重染这赤土之曰!”

湘潭学堂的一间课堂内,黄杜秋的声音不大,但足够所有人听个清楚。

端坐着学生听着台上的老师讲到这句话时,只是一阵热血沸腾,流血,他们不怕,甚至流血正是他们的期望,每每立于洲边放眼望去,所看到的尽是为索虏窃居之祖地,放眼看去从都是被千百万同胞之血染红的河山。

“在黄埔军校时,于毕业时先生曾于黑板写上写下……”

民族武力!

转身于黑板上写下这四字后,再次扶着讲台望着眼前的学生,黄杜秋心觉得自己似乎重新回到黄埔。

“先生后解民族的武力就是这个民族生死存亡的一道屏障!可惜明亡至今,我华夏之地,再无民族武力,有的只是异族的铁蹄与爪牙罢了!”

老师的话让这些学生眉头轻锁着,老师说的是事实,中国之大岂有民族之武力。

“现在,你们就是中华民族武力消失二百六十年后,再一次出现在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武力!”

惊讶、欢喜、理所当然的在这些学生的脸上涌了出来。

站在窗外的蓝天蔚一行透过窗户看着教室内这些激动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年不过十五六长者不过十,他们的眼神中尽是那渴望献身、憧憬未来的眼神,蓝天蔚的表情变得越严肃起来。

“湘潭学堂是黄埔学校在湖南办的第一所分校,两年前初办时,学生不足百人,现今在校生多达六百九十三人,毕业生亦多达一千三百二十六人。”

跟在蓝天蔚身后的刘揆一在一旁轻声说道,他是第一期黄埔学员中十二湘潭学子中的一人,亦是回省办校六人之一,这湘潭学校凝聚着他的心血,虽说学校先后给了几万元经费,可为扩大学校影响力,他甚至在去年变卖家产,以创办《湘潭学报》。

“初秋再次开始开学招生,揆一相信,至少可招生一千两百人!”

“霖生,若是每一所黄埔分校,皆如湘潭学校,那么光复大事指曰可定!”

蓝天蔚赞着一句,心知能把分校办成这般规模,恐怕还仅只有湘潭学校一家。

春雨中一行六人沿着铺着碎砖的小径走着,走到学校后院,刘揆一指着一几排住房。

“季豪,若是需要话,光复军官兵可赞时驻于此处,这是今天招生盖的宿舍和教室,地方是够。”

“军械在什么地方!”

蓝天蔚并不关心那一营光复军住在什么地方,他们会分批来到长沙,这玉龙洲皆为湘潭学校所购,到时即便是搭帐住于帐蓬里也未尝不可。

“这里请!”

作着请字,六人拐了几个弯,来到学校偏角处。

“这是教职员的宿舍,住在这里都是黄埔同学。从那边的角楼正好可以看到这里,安全不会有问题。”

刘揆一在介绍时走到一间房门前,拿钥匙开了门,这是间六个房间连在一起大筒房,房内垫着红砖,红砖上又铺着木架,木架上是一个个板条箱。

“年来,总校所运军械,皆藏于这间仓内,德造步枪五千……”

刘揆一介绍着,蓝天蔚却是打开一个板条箱,掀开箱内的油纸,取出一支泛着油光的步枪,这步枪是总司令通过洋行定购的武器,口径与弹药光复军所用相同,输往各省黄埔学校、会党的武器皆是这种武器,与会党相比学校多出不少轻重枪和迫击炮,像湘潭学校还有六门75毫米克虏伯过山炮。

一行回从军械回到的刘揆一的宿舍时,刚一坐下,刘揆一便拿出厚厚的一叠报告,这报告他已经朝本校报告多次,但却未得任何批复,这次即然湖南光复总指挥来了,自然的要向他们报告一下。

“……民族光复,固非运动军学界不为攻,而欲收发难速效,则宜采用哥老会。以彼辈本为反对满清而早有团结,且其执法好义……”

“会党并不可靠,其间鱼龙混杂,力量涣散,以会党会倚靠,必导致组织不严密,万一被会党败类乘混入,那么光复大计即可能功亏一篑。”

那天在岳阳楼上,蓝天蔚虽和张仁奎谈了几个小时,可也就是转了先生的要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