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080章 援朝联军(2/2)

,咱们皇家也算是双喜临门了。倒是左氏那边……也没什么,让李鸿章派人去解释下,也就罢了。好在当时宗人府只是去金陵递了贴子,并无下,也算不上误人名节。”

“一切遵从老祖宗安排。”

载洵除了诺诺称是,还能什么,这一箭双雕的指婚,能这样解决,未尝不是幸事。在自己的实力还未达到能与京师对抗之前,哄得这老太婆的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只是……听得左氏那边就这样轻轻放下,载洵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丝遗憾,“就这样与左宗棠的孙女婿名头擦肩而过了哈!”

殊不知,世事弄人,太后的话,可以定人生死,可以加诸富贵,却敌不过冥冥之中的缘分二字。载洵与左念芯的缘分或许才刚刚开始。

……

“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我朝永远大患……”

又一次朝会,李鸿章没有纠结与北洋军费,而是针对朝鲜东学党起义朗声畅谈。在武官序列中坦然而立的载洵也不得不承认,老李同志在这个时代的眼界,满朝武也无人可及。

朝鲜是东北的屏障,无论是为了里子还是为了面子,朝鲜对于大清来,都不容有失。在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起义军渐起燎原之势的时候,清军出兵朝鲜已成定势。光绪帝亦同意由北洋大臣李鸿章负责出兵援助朝鲜李氏之一应事宜。

可偏偏翁师傅见不得李鸿章的任何得意,遂建议“出兵朝鲜,是所应当。但皇上您立意组建新式陆军,何不借朝鲜动乱之机,由多镇联合出兵,以检验各军之战力,备以新军训练模式累积经验……”

表面上,翁同龢是为光绪着想,为朝政着想:皇上您不是一直要整务其他军队,以求一支能与淮军抗衡的军队吗?那何不组成一支混编部队出兵朝鲜?

反正各地总兵皆称自己统率为强军,那就是骡子是马拉出来瞧瞧,去朝鲜打上一场,看看谁到底是真的强军!

可实际上,翁同龢本人的政治诉求并不在乎于军方,他非要在北洋出兵朝鲜之事插上一杠,无非是要给老李同志抹眼药、掺沙子。

可偏偏这两点,都搔到了皇上的痒处。无论是分裂淮勇,还是训练新军,都是光绪最为在意之事,所以,不顾李鸿章的执意反对,光绪最终还是决定调甘军董福祥一部、山东崇武军一部,北洋护军(即老李的亲军护卫营)一部,并在西山健锐营抽调马队,共同组成入朝援军。

虽然这支军队的统帅、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皆为淮军一系,但除了李中堂的亲军北洋护军,其他部队都是与淮系有些牵连,但又并非铁杆直系。如那些“只知李中堂而不知圣命”的庆军、毅军等,未动一兵一卒,再加上全部由上三旗子弟组成的西山健锐营马队,可以光绪为了削弱李鸿章对军队的权威,煞费苦心。

饶是如此,打定主意要鸡蛋里挑骨头的翁师傅仍未满足,“启奏皇上,固山贝勒、南洋船政大臣载洵在马尾练兵有成,加之此次援朝作战,必走海路,何不……”

翁同龢还没有完,龙椅上的光绪便乐了,而殿中间正苦思应对的李鸿章却是瘦脸猛拧,差一点就大骂出口。

援朝作战,本就是北洋之事,纵观整个大清国,也没有第二股力量,能比淮军更有实力去解决这场对外战事吧?

西山健锐营的那帮只知溜鸟吃烟的纨绔子弟,李中堂没看在眼里,以叶志超和聂士成之能,弹压这些所谓的八旗健勇,当不成问题。可……闻得载洵两字,老李同志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翁常熟,你无耻至极。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