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075章 八纮一宇(2/2)

**中,逢日本人……呃,应该说是逢日本牲畜必诛便一直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却又如铁律一般的执行着。”

只是,没有人清楚,“八纮一宇”这个概念,早在二十年前,便由日本的神武天皇率先提出,“征服世界,置诸一屋”。

岛国小民的野心可见一般,当然,在这个时空,在中华帝国成立之后,在日本已经成为帝国流放之地后,哪还会有人记得日本的天皇曾说过什么?

“八纮一宇”也因而成为了宣示帝国龙威的有力佐证。

……

随着两艘龙骑士级巡洋舰入列,拥有四艘先进铁甲舰的福建水师,至少是在南海周边,实力已不容小觑;而陆战队在德**官团的帮助下,亦形成了一定的战力,杨子疆、铁良、林虎啸等本土军官已经开始在载洵提供的作训大纲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军队的建设和训练。

福建船政所掌控的军事力量空先强大,但能让载洵发出如此豪言的,并不仅仅是军事力量。

以龙旗集团为主的经济实体经过近两年的布局,已经在台湾经济特区及闽浙一带渐成规模,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有着诸多秘密实验室在技术上的支持,台湾制造在全球的工业产品竞争中,都能够占据相当的比例。若是抛开大清在世界上的弱势地位,想必市场份额还会有更大的提高空间。

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无论是福建船政,还是龙旗集团,都到了一个瓶颈。忙碌于闽西北秘密基地之间的数个月中,载洵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对内,南洋船政大臣、福建水师提督,这些在其他人眼中权势倾天的官职,已经限制了载洵欲发展个人势力的空间。想要掌握更多的军队,在大清这个老朽的封建帝国中,没有更大的权利根本就行不通。君不见北洋倾全国之力养一军,权高至李鸿章,却仍会经常在朝野之间受夹板气。

而对外,纵使有龙旗集团的异军突起,但大清留给列强们的印象,依然是“一块肥肉”。吃大清的肉,吸中华的血。留着辨子的大清子民在他们的眼里,是土著;拿出先进工业产品的中华人,也不过是走了“狗屎运”。

西方世界对于中华的普遍性歧视,并没有因为载洵的穿越和台湾特区的出现,而得到太多的改观,正如法国海军野蛮的扣船事件。

所以,提督府中所提出的“八纮一宇”,在目前,还只是一个纲领性的远期目标。福建水师甚至是整个中华,最迫切的,当然还是——甲午。

此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大增,比之更增的,是倭人们蓄谋已久的野心膨胀。利用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吞并了琉球的他们,并不满足。在对台湾发起数次试探性攻击后,日本人意识到直接攻占台湾并不太现实,尤其是龙旗集团回归,台湾的防御和造血能力都更增十倍之后,日本军方的矛头已经直指朝鲜。

《江华条约》,武力打开了朝鲜的大门;壬午兵变,取得了在朝鲜的驻军权;十年前的甲申政变,虽然袁世凯指挥的清军,击败了日军,破坏了他们的计划,但习惯性“胜而不胜”的昏庸清政府,还是与日本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

而在北洋水师成建之后,日本也大力发展军备。1890年后,日本更是以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来建设海、陆军。就在福建水师提督府会议之前,日本的明治天皇再次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与之相反的则是北洋水师舰龄老化,若不是通过载洵换得两艘绿宝石级,那北洋水师自1888年成建后,居然再无新舰入列。而在朝堂上,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慈禧,为了她明年的六十大寿,居然连北洋水师的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挪来的军费用于修建颐和园,以供她“颐养天年”。

念及此处,载洵也不得不感叹个人的力量实在过于微小,即便是他每年向大内捐献数目庞大的“皇家特殊津贴”,却依然填不满那个老太婆的贪心。

好在,醇亲王大病了一场,愈后以病体难当大任,请辞了海军总理大臣一职。这个挪用海军军费的骂名,算是从醇亲王一系摘了出去。

但无论如何,若是战事开启,北洋一番之力对敌日本,“必败无疑”。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