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77章 潜力无限(1/2)

陈耕当然不能承认,干脆利索的表示:“没有!”

“真的没有?”茅东海一脸狐疑的望着陈耕,如果陈耕不是这么干脆利索的拒绝那倒也罢了,但陈耕拒绝的这么干脆,茅东海反倒是起了疑心,老奸巨猾的茅东海当即满脸堆笑的说道:“老弟,咱俩什么关系?这种事你还瞒着我?说说,你们到底是准备搞什么大动作?”

“真的没有?”陈耕就算是傻了也不可能告诉茅东海,说我们准备研究无尾飞翼式气动结构和相应的飞控技术,一脸坚定的道:“茅总,您也不想想,如果没有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和人力资源的协调,哪家企业有那个本事自己单独研一款飞机?”

这倒也是,除非是研制单人座的运动型小飞机,或者喷洒农药的农用飞机之类低技术含量的飞机,否则任何一款飞机都不是一家企业能够自己独自玩的转的,这需要几十上百家配套企业的配合,这么一来肯定会有消息传出来。 如果润华实业当真是想要自己研制一款飞机,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啊。

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茅东海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他试探着再次问道:“真的?”

“我骗你干嘛?”

“那你要气动方面的专家干什么?”茅东海一脸狐疑的问道:“就算你们要为k—8动机做人才储备,找的也应该是流体力学、燃烧学方面的人才吧?”

“航空动机就不需要研究气动了么?”陈耕反问道。

“呃……好吧。”茅东海无言以对,别看航空动机这玩意儿的表面到处都是各种管线,但实际上这玩意儿对空气动力学的讲究比飞机还厉害,至于陈耕这小子到底是打着什么主意……算了,以后终究有露出狐狸尾巴来的时候。

不过既然说到了航空动机,茅东海就顺便提了一嘴:“给轰—6换这个事,我们现在初步讨论出一个结果,你要不要听听?”

“哦?你说。”陈耕点点头,他也有些好奇西飞的专家们会讨论出一个怎么样的结果。

“初步的讨论结果是,涵道比最好控制在1.4,在推力略有增加的基础上,油耗必须降低到.7以下……”

“茅总,您没开玩笑吧?”茅东海的话还没说完,陈耕就跳了起来:“1.6的涵道比都没办法做到.7以下的巡航油耗呢,您1.4的涵道比就要求.7以下的油耗,嗯,还要增加推力?茅总,你们这要求可有些过分了。”

“陈董,你不要着急嘛,”茅东海笑眯眯的道:“你觉得很难,不代表老毛子也觉得难,毕竟老毛子研制k—8的时候是6年代初,这都差不多3年了,技术都不知道进步了多少——老毛子搞的那个u—144音客机你知道吧?”

虽然不知道茅东海为什么忽然跳到了u—144音客机上,陈耕还是点头:“当然,和协和式音客机齐名的两大音客机嘛,我怎么会不知道?不过这跟咱们要改进的k—8有什么关系?”

“如果我告诉你,u—144上使用的那个k—144动机,其实就是在k—8动机的基础上做了些改进、加了个加力燃烧室呢?”

“真的假的?”陈耕有些吃惊:老毛子的u—144客机的动机就是在k—8的基础上小修小改了一下、然后加了个加力燃烧室?老毛子的系统整合能力未免也太强了吧?

“很厉害是不是?”仿佛知道陈耕心中所想的一般,茅东海跟着点点头:“他们改进的地方很少,就是将k—8的机械液压式控制系统改成了模拟电传式,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改进,就把k—144的不开加力巡航油耗从.79降低到了.71,要知道,不管是k—144还是k—8,都维持着1.4的涵道比没变。”

说到这,对老毛子的本事茅东海也是满心的佩服:老毛子在系统整合、优化方面的能力的确是牛x的一塌糊涂。

陈耕已经听的目瞪口呆!

u—144音客机是什么开始研制的?6年代!7年代中期就开始正式服役,如果茅东海说的是真的,2多年前老毛子只是更换了一下飞控系统,就将同一台动机的巡航油耗从.79降低到了.71,那么现在2多年过去了,如果将飞控系统从模拟电传更换成数字电传,把涵道比从1.4增加到1.4,再对燃烧室、风扇、各级压气机等重新进行一下优化,k—8的巡航油耗能够降低到什么程度?

陈耕觉得多了不敢说,起码.68左右的巡航油耗还是有保证的吧?而若干年后的轰—6k使用的d—3kp—2动机的巡航油耗也不过才.71——嗯,是.71还是.72来着?记不清了,反正不是.71就是.72。

良久,陈耕终于开口了:“你的意思是,对于库兹涅佐夫设计局来说,将k—8的涵道比从1.4扩大到1.4、在降低巡航油耗的同时顺带着将最大推力提升一点,其实不难?”

“绝对不难!”茅东海肯定的点头:“k—8这个动机的改进潜力非常大,根据我们的分析,在涵道比左右的推力,当然,如果要达到这个水平,在其他方面的牺牲会比较多,尤其是整体寿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