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卷 、三国鏖兵 第一章 、商贸北伐军之第一话(2/3)

士大夫迷上了南朝的斗鸡走狗,喜欢上诗词歌赋、乐曲戏剧,还有心日夜思量攻占我大宋河山吗?”

顿了顿,我对李真人说道,“真人是方外人,也当知道世人贪恋红尘,才难以逍遥自在,困顿于生死享乐之中。红尘之美,就是它的繁华似锦,让人难以自拔,对吧?”李真人点头。我转头对皇帝笑道,“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中原的农工商业发达,各种取乐享受的行当更是辽、金之人见所未见,如果能和辽、金通商贸,不仅将他们需要的盐、铁输送过去,更将温软的江南繁华一并带去,不出二十年,辽人能上得马背征战的勇士,还有几人?”

皇帝皱眉道,“卿家所言有理,可是让辽人、金人见识了我大宋花花世界的妙处,不是更加引得他们虎狼之心发作,发兵来攻打大宋?卿家所言的和平安在?”

“陛下,您担忧的事情,短时间内不会发生。首先,辽人背后有金人制约,他们不敢冒然用兵,否则金人捡个现成的便宜,辽人不会如此鲁莽。其次,我们和辽、金通商,更要有进一步的手段,要鼓励百姓迁移到辽、金之地居住,不要怕百姓流失。民族融合的后果,是更多的辽人、金人变成汉人,仰慕中原文化,无形扩大了大宋的版图。陛下如今的锁国之策,保得一时安宁,就如同拒饥民于门外,待得饥民饿得慌了,就会入室盗窃、抢劫,变成了强盗。陛下想想看,辽人凶残,是不是被大宋锁国之策给逼得?”

此言一出,皇帝脸色立变,久久才缓和下来。我心里一惊,紧张地看着皇帝,等待他的训斥,心里暗骂道,“该死,说得太过激了。”

哪知道,宋徽宗却点头道,“卿家说得不错,朕也明白其中的关节所在,治辽人如治灾民,防之灭之不如救之,救之的法子却难以找到。卿家说得通商迁民之法,虽然长久看确实可行,可以蚕食辽金藩蛮于无形,可是辽人、金人会答应么?”

听得皇帝有些口风松动,我翻身跪倒,大声道,“陛下,许仙愿当商贸特使,替陛下北伐辽、金,为我大宋百姓赢得一个百年后的天下一统,太平盛世!”

童贯忽然道,“陛下,许国公有一点遗漏,恐怕不妥。那辽、金藩蛮得了我大宋的农工之术,万一坐大,到时国力更盛,对我大宋用兵,何以抵挡?”

我自信笑道,“童太傅,可知民间如何应付朝廷的征兵法令?”

童贯摇头,皇帝也是一脸好奇,问道,“民间百姓征兵入伍,是应尽的兵役之责,有何应付之说?”

我笑着说道,“江南富庶,百姓都惧怕入伍当兵,枉丢性命。富家人往往出钱雇佣穷人顶替入伍,这还好说,更有那捐军粮于军队,虚应一个差事,根本不上前线的大有人在。一万的编制,恐怕实有兵将不足八千。反观辽人,青壮年人人争着入伍,上战场杀敌可以缴获大宋的精巧之物,更能借机到宋境掠夺一番,还可以建立军功,封妻荫子,何乐不为?如果辽人的生活如同江南百姓一般富足便利,他们还会如此积极入伍当兵吗?不会的。富人守财,对于性命的爱惜远胜贫者。就是那江南的贫者,都不远离开繁华的苏杭远赴北方讨一番功名,可见繁华二字对人的诱惑!”

皇帝久久不语,我说得是实情,想必他也明白。如此说来,辽人骁勇善战,宋人懦弱怯战,竟然是富庶惹得祸,总不能为了赢得战争,就放弃富足生活,人们习惯了富足安逸,猛然跌入贫苦,恐怕社会更加动荡不稳。

我借机进言道,“陛下,土地为我大宋子民生存根本,只要人有其田,大宋天下稳定,江山万世可待。陛下用繁华二字为兵,北伐辽、金,更要保住我大宋的繁华,与民谋福谋利,不夺民之财,才是千秋万世之恒法!”

童贯看着皇帝,欲言又止,皇帝摆手,对我说道,“卿家所言,朕明白了。卿家且回,朕明日拟旨,卿家为商贸特使,北上辽金替朕分忧。倾城擂七座城池,就依卿家所言,丢了这烫手的山芋,对辽、金通商,进行文明征服!如何征服的具体方案,希望卿家写一道奏章密本呈上!”

我高兴得山呼万岁,和娘子、小青谢恩退下。皇帝还要了我的发言提纲,看了几眼,奇怪问道,“卿家所写的字,好奇特啊!”

我一拍脑门,忘记了这是古代,我写的是简化字!连忙陪笑道,“陛下,那是臣自己为了方便书写,给自己看的一种简化字,让陛下见笑了。”想起宋徽宗可是有名的大书法家,看到我的简化字,岂不会对我一番耻笑?

皇帝看了几个字,忽然赞道,“好个简化字,笔画减少,然而其形不变,结构明晰,好聪明的奇想!朕也要研究研究这简化字,如果形成系统,可谓开创书法一派之先河!”

大书法家宋徽宗欣赏简化字,我脑袋一阵发晕,不会阴错阳差把简化字提前一千年带到中国,那历史就真的大乱了。

我心里有些疑虑,想着简化字的问题,和娘子、小青出宫回转行园。

皇帝留下李真人和童贯,继续开着小会,微笑问道,“童卿家,觉得许仙许国公的建议如何?”

童贯嘴角一抽,淡淡笑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