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87章 土岗劫杀(下)(2/3)


见桥荫有点激动,吴秋不好再问。

桥荫时理不出事的头绪,便说道:“唉,此事费解,尚难定论,须得尽快查个明白。如果真是他们做的,说不得,好歹要找他们讨回公道。若是有人存心嫁祸,咱们也犯不着平白招惹丐帮和少林。康堂主,你传话下去,尽快查清那些叫花子和黑衣人的底细。”康奇领命。

吴秋暗自点头,这位大长老事冷静,是个讲道理的人。

桥荫又对吴秋说:“小兄弟,你是神医的弟子,听小灵子说,你也医术了得。我教正好有个病人需要医治,能否请你去帮忙看看?”吴秋说:“他什么病,多久了?”桥荫说:“已经七年了,虽然痊愈了不少,但仍有病根。”

吴秋说:“那也不是很急吧。等我先去太原找到小灵子,我们起去可以吗?”

桥荫想了下,说:“也好。那我就等你的消息。你们也不必再返回楼烦,可以就近向东去寿阳,在那里也有我青衣堂的人。”

吴秋拱手告辞。

“等等。”桥荫叫了声。他动手把几片天蚕罩网卷裹起来,赶上来,塞到吴秋手中,说:“这个你拿着,到太原找裁缝改作件天蚕宝衣,刀枪不入。”

吴秋说:“这么好的东西,我不能要,还是你们留着吧。”

桥荫笑道:“这东西刀枪不入,没有你的短剑,哪个裁缝剪得了它?你就拿着吧。你不穿,送给小灵子姑娘也好啊。宝剑宝衣正是。”

想到小灵子可以穿上它防身,吴秋不再推辞,高高兴兴地收了。桥荫又帮他重新裹好了,搭在身上。

吴秋这才辞别了北冥教的人,继续向东,奔赴太原,去找小灵子。

使用“追风架子”虽然跑得快,但毕竟还是靠两条走,时间长了仍然会累。吴秋每走五六十里便要停下来稍稍歇息下。他暗自有些后悔,早知道程这么远,应该骑马来。几百里马不用歇着,骑马可能还更快。

过了古交,往东几十里,汾河开始向东南拐弯。

吴秋急着去找小灵子,只心快速赶,发足便是几十里跑下去,中间舍不得停下。他只知道向东,却没注意自己已经离汾河越来越远。等到他停下来歇息的时候,身上有汗,想去河边洗把脸,才发现大河不见了。

吴秋心中纳闷,想要找个人问问,可是周围个人都没有。他在犹豫,是该原回去,还是继续向前。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日头,能辨明方向,知道自己刚才从西而来确实没错。他想了会,决定先继续往东走,等到人再好好问问。

又走出三十里,看到辆大车从前面缓缓走来,吴秋心中大喜,急忙迎了上去。

赶车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吴秋上前问道:“大叔,太原城是在前面吗?”赶车的汉子说:“你要去太原,那走错了。这里已经是阳曲县的地界,再往前走就到系舟山了。”

吴秋暗叫不好,走错了。赶车的汉子说:“我们也是去太原,如果你不嫌颠簸,可以搭我的大车去。”吴秋正好累了,高兴地说道:“那太好了,多谢大叔。”

汉子把骡子带住,叫吴秋上了车。吴秋这才发现,车上还有个人,是位老,用被子裹着靠卧在垫子上,闭着眼睛,似是正睡着。

汉子叫吴秋坐好,又把骡子赶起来,大车继续缓缓向前行进。

吴秋顾忌老在睡着,不敢多说话。那汉子却问道:“小兄弟,你从哪来呀?”吴秋说:“楼烦。”那汉子看了看他:“楼烦?那可不近哪,两百多里呢,你自己走着来的?”吴秋点了点头。那汉子说:“嗨,你从西边来,过了古交,就该顺着汾河拐弯了。这么来,你得多走七十里的冤枉。”吴秋苦笑道:“幸亏到大叔,要不然,我还不定走到哪去呢。”那汉子笑道:“你也不常出门吧?到陌生的地方,得学会问。”吴秋点了点头。

车轱辘轧到坑洼,大车颠簸了下。直闭着眼睛的老咳嗽了声。吴秋尴尬地望着赶车的汉子,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跟大叔说话吵醒了她。那汉子说:“这是俺娘,病了有些日子了,请了几个大夫看,直也没见好。俺说这回带着她到太原府看看。那里有大药铺,好大夫也多。”

吴秋见老脸苍白,十分虚弱,像是病得不轻,便有心替她看看,于是问道:“我师父是个大夫,他给人瞧病的时候,我多少看些。我能不能……”

“你师父是大夫?那好啊,你看吧。乡下人没那么金贵。”那汉子倒很快,先叫骡子停下,然后回身爬到车上,轻轻掀开角被子,把老的右手拿了出来。老也慢慢睁开眼睛,看着吴秋。

吴秋给老号了脉,然后把她的手轻轻地放回去,把被子盖好。那汉子问:“怎么样?”吴秋说:“不是什么要命的大病,但是得赶紧治,不然可能下不了地,还可能会失明。”

老虚弱地说道:“你说的没错。俺也觉着呀,手脚越来越不听使唤,眼睛看东西也天比天模糊。”那汉子见吴秋果然懂行,大喜:“小兄弟,既然你懂这个,那就帮俺娘治治吧。”

吴秋说:“这需要针灸用药,我身上没有这些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