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剑指中原!(2/3)

;五千步骑轻军,沿泗水北上,过彭城,星夜兼程赶至小沛与廉颇所部三千兵马会合,八千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兖州境内,直扑山阳郡治所昌邑而去。

山阳郡与徐州接壤,乃是攻入中原的必经之地,陶商欲破中原,必先破此城。

而欲得山阳,必要击破其治所昌邑,想破昌邑,就得先破其东南面的门户,东缗城。

四天之后,陶商的大军,出其不意的杀至乐缗城下,迅速的完成了对该城的包围。

……

按营已毕,陶商亲率一队兵马,逼近城头远望敌情。

只见城头一线旗帜依旧不倒,隐约仍能瞧见紧张不安的敌军,正严阵以待。

“敌军旗帜整肃,城中领兵之人是谁?”陶商好奇道。

廉颇干咳着道:“据我细作侦察,城中守将乃县令陈群,只有乡兵七百。”

陈群!

这可是一个相当熟悉的名字。

这个陈群,可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人物,历史上,正是此人为曹丕设计了九品中正制,为其羸得了世族的支持,最终才能顺利称帝。

不过,陈群得势,那是在三国中后期,现在的他,才华未露,不过只是曹操下一县令而已。

“东缗城小墙过,那陈群不过七百乡,纵然拼死一守又能如何,只要主公一声下令,老朽不出半个时辰,就能攻下此城。”廉颇一身胸有成竹的气势。

陶商也微微点头,陈群的能力在于治政,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出众的才华,眼下他握七千兵马,想要攻下一座东缗城,还是易如反掌的。

攻下东缗容易,难的是,怎么能速破曹仁镇守的昌邑城。

曹操可是给了曹仁五千兵马,令其驻守于昌邑城,以防范陶商,这个曹仁的统兵能力,可是远胜于陈群。

就凭他眼前这七千兵力,倘若曹仁选择坚守,他是无论如何也攻不下去。

一旦战事拖延下去,曹操的大军赶至,他的这次先发制人,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难的不是陈群,而是曹仁啊……”陶商喃喃道。

这时,身边的陈平,却呷了口酒,笑眯眯道:“这有何难,只要咱们放着东缗城围而不攻,还不怕拿不下昌邑么。”

陈平话中有话。

“围而不攻……“陶商思绪飞转,蓦然间,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他已经明白了陈平的言外之意。

……

东缗城以西三十里,昌邑城。

时已入夜,兼任山阳太守的曹仁,尚在自己的府中,批示着公文。

匆匆的脚步声响起,一人带风而入,直闯入大堂,打断了曹仁的思绪。

来者,正是他的部将牛金。

牛金匆匆上前,拱沉声道:“子孝将军,大事不好,陶商那小子竟然先发制人,大军突然杀入我境内,今日把东缗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什么?”曹仁猛然间抬起头,一脸惊色。

牛金忙将最新的情报,双奉上。

曹仁一把夺过,扫过几眼,英朗的脸上,渐渐燃起丝丝怒色。

啪!

牛金忙进言道:“子孝将军息怒,陶贼既已发兵,不可小视,我们当尽快向曹公求援才是。”

曹仁这才怒气稍平,当即修书一封,以加急快马送往许都。

信使一走,曹仁又想起什么,问道:“陶贼此次带了多少兵马来?”

“据回报,大约有五六千人。”牛金答道。

曹仁沉吟了片刻,当即下令,尽起昌邑的五千精兵,即刻出兵前去解东缗之围。

“子孝将军,陶贼新灭袁术,士气正盛,且此贼诡计多端,我们不如坚守昌邑,等曹公大军赶来是不是才稳妥些。”牛金劝道。

曹仁却冷笑一声:“那奸贼若是尽起大军前来,我还可能忌惮他三分,如今他只率几千兵马前来,显然是怕打草惊蛇,想趁我军不知虚实之际,拿下东缗城,我正要趁着东缗未破,出其不意的赶去救援,内外夹击,杀他个片甲不留。”

“将军英明,末将这就去点兵。”牛金当即告退而去。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