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 素岑上殿(2/3)

王本人也有些懵,当初说那些话不过是为了将太子逐出金陵,没想到楼铮在这找茬,果然是老江湖。

众人尴尬间你,忽然听到有人轻笑,朝堂重地,何人如此轻慢?寻访音源,竟然是清河王重曜,楼铮不紧不慢,“清河王殿下可知此地何处?莫不是将这里当成了那等游乐嬉戏之地?”

“怎敢?只是觉得楼司徒好口才,楼司徒若是生在南齐定然是清谈中的高手,若是生在战国也定能游走列国,真是可惜了······”重曜这话说得毫无重点,众人觉察出他不过只是想为豫王说话而故意转移话题罢了,豫王朝他点一点头,陛下眼中寒光一闪,也不理会,只当做没看见。

豫王一脉已成大器,陛下在堂上心中默默地盘点豫王府的势力,这才惊觉大半个金陵的驻卫似乎都在豫王手中了。比起昔日的太子,他还多了一样东西:兵权。陛下想起当日楼铮劝他对豫王削藩时候说的一句话:文人造反,十年不成。

太子党和豫王党在归咎于谁的事情上扯不清,其实事情说起来也容易。太子三个月前去了宣州赈灾,早在那之前宣州的饥民已经四散逃开,宣州仿佛一座死城。大灾之后,疫病频发,却没想到这疫病竟然传到了临近的锦州城,锦州城的百姓便自主决定将宣州的百姓撵回去。

宣州已经一无所有,宣州的百姓不愿回归故土,于是锦州城将宣州的百姓圈进起来。宣州的百姓本是逃难而来,身上没有钱财也没有粮食,便到当地坑蒙拐骗,招致了当地的百姓厌恶。

宣州百姓大多沦为奴役,锦州却在此时疫病横发,为了解决疫病的源头,于是大户人家将采买的来自宣州的奴隶纷纷抓起来,寻了因由打死。没想到几日之间,宣州的百姓被虐杀的不少,于是众人爆火取暖,竟然杀死了锦州的一个富户乡绅。若是一般的乡绅就罢了,他们杀死得竟然是锦州刺史何鸣的父亲。

宣州人知道他身份之后,大惊失色,于是一路逃亡,至此宣州与锦州的民情被上达天听,陛下震怒至极,先前虽然派了太子赈灾,却从未想过会如此严重,可见之前上奏报的宣州刺史冯连何其糊涂,陛下连连感叹:“奸臣误我,奸臣误我!奸臣不除不足以平民愤,然太子身为钦差,有渎职之嫌,亦当自检之。”

话说到这里,众人便明白陛下的马鞭是要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严进此时出了列:“陛下英明,与其此时追查因由倒不如先解决问题。”

陛下看他神色,往群臣处打量:“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众人沉默不语,这事如今已经到了陛下必须管的地步了,倘若再有个差池······只怕是好处捞不到,脑袋都保不住。太子党去了,必然更受朝廷诘难;豫王党去了,两方僵持之下更不可能为百姓办事。

谁去呢?

却没想到竟然有人请命,素渊顶着重重压力站出来:“陛下,臣有一人举荐。”

陛下沉思半晌,将满堂的人看了一遍,仍然猜不透素渊所想,“爱卿说得是哪位朝臣?今日朝会可在列?”

素渊摇了摇头,“臣推荐的此人既无官职在身,也无爵位在顶,今日并无资格参加朝会。”众人议论纷纷,陛下也有几分好奇,“哦?爱卿说得是哪位贤才?”

素渊躬身行了一礼,“微臣推荐犬子素岑,前往宣州一带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这下陛下倒是显得很震惊的样子,“从前朕想给素岑提一提爵位,封个都尉你都藏着不让,说是小小年纪承受不起,如今怎的突然开窍了?”

素渊笑笑:“身为素家子,为陛下尽忠,为百姓尽心乃是首业,与是否有爵位有职位无关。”

素渊与陛下你来我往之间,下面的朝臣已经认真思考起来,如果素岑去了,局势会不会有所该换呢?他会站在那一边呢?

陛下面色缓和,与素渊谈话时甚至像是朋友一般,对于素家人陛下似乎一直很是亲厚,重曜站在一旁冷眼看着,十分警惕。

“说来素岑年纪也不小了,从前还常常入宫拜见贵妃,如今倒是不常走动了。朕倒是有一段日子没见过这孩子了。”陛下完全是一副慈父口吻,随即吩咐身边的太监:“去,传靖国公之子,素岑上殿。”

陛下华峰一转,“素岑是爱卿的儿子,爱卿如此自荐,不怕旁人说闲话?”

“自古举贤不避亲,臣只是效仿先贤罢了。何况臣不过是举荐人,合不合适自然要看陛下断言。”

“素家的人哪里有不妥的,只是素岑年纪小了些,这些年又没怎么经历过历练,如今宣州之形势危急,爱卿也放心?”

“太子殿下尚且身在险境,犬子难道还不能置身于此,难道他比太子殿下还尊贵些?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将来才能有非凡的成就。”素渊抚着胡须笑道。

“爱卿说的是。”陛下频频点头,方才的不快消失了许多,重曜站在一旁,总觉得哪里有些古怪。比如陛下对于素家不同寻常的态度,比如素渊对于素岑不同寻常的态度。

正说着那侍卫已经上报:“启禀陛下,靖国公之子素岑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