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章 秋收时节(1/2)

一年三百万石的粮食开支,已经十分巨大了。

要知道,春分时,收割冬麦的赋税。

常山郡一共征缴赋税一百一十六万余石。

太原郡一共征缴赋税八十七万余石。

加一起也才二百零三万石。

秋天收割栗米、黎米后,征缴的赋税,也差不多就是两百来万石。

当然,秋天赋税收上来后,各地还会把一些商铺的赋税,送到赵风这里。

但目前根本不重视商业,商业赋税,自然不是大头。

一年加起来也就三、四十万石。

而且今年被董卓更铸小钱,来了这么一下,情况非常特殊。

到底有多少赋税,还真不好说。

也就是说,赵风一年收入大约四百五十万石粮食。

支出大约三百万石粮食。

盈余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这一百五十万石粮食,还需要打造兵器、衣甲、弓、箭失等辎重。

收购战马、牛、羊、猪等畜牧。

反正余存不下多少。

如果遇到个灾年,没有醉仙楼的话,赵风根本就玩不转。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裁军。

不过目前并州情况特殊。

太原郡已经安置满了,常山郡也安置不了多少。

所以,如果是其他诸侯来到并州,是养不活这么多兵马的。

别看河西郡、上党郡、雁门郡,等地,还没收复回来。

这几个郡地,也就上党郡还有十二万人口,雁门郡二十五万人口,另外的诸郡,根本没什么人口了。

这还是黄巾起义以前的人口数据。

目前具体保留下了多少人口,还真不好说。

但肯定只会更少!

所以说,赵风学董卓更铸小钱,等于是额外赚了一年的军费。

相当于赵风有了一年的存粮。

这对日后开启战端,有了最起码的粮食保障。

暗自计算完。

赵风摇了摇头:“总感觉我们亏大了。”

“如果没有更铸小钱这事。”

“以我们醉仙楼赚钱的能力。”

“中山国、常山郡、太原郡、上党郡几地加起来,少说也有一百来万石粮食。”

“这还是稳定收入。”

“这事弄的,我们醉仙楼今年还会亏损!”

田丰摇了摇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明年或许就会有所好转。”

赵风感叹道:“希望如此。”

然后一挥手:“你去处理政务吧。”

田丰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田丰刚走。

熊大走到议事厅中间,一拱手:“启禀主公。”

“根据冀州地下组织送回的消息。”

“荀彧已经离开了邺县。”

“同时离去的,还有一名青年才俊,具体名字不清楚,只知道也是颍川人士。”

“跟荀彧、郭图、辛评人等,都同郡之人!”

赵风虽然不知道,荀彧是什么时候离开袁绍的。

但知道荀彧迟早都会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至于同郡的年轻俊杰。

因为颍川人才太多,不说个具体名字出来,赵风根本不认识。

所以赵风听后,没什么太大的表情变化。

当然,这里的主要原因是,郭嘉暂时不是特别出名。

如果郭嘉名声在大上一点。

也不需要大太多,只需要大到让地下组织成员,知道的地步就可以了。

那现在就会把郭嘉的相关消息传回来。

赵风如果知道离去的青年才俊是郭嘉,肯定就不会是现在这个表情了。

五天后。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现在并州各郡,即将进入收割时节。”

“主公如果还想像往年一样,派兵前去协助百姓,收割和播种粮食。”

“现在就要开始下达命令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收割季节总算到了。”

“这真是既让我开心,又让我忧虑!”

田丰行了一揖:“主公忧虑什么?”

赵风吐了一口浊气:“还能忧虑什么?”

“当然是匈奴人!”

“每年这个时节,也是他们虐夺过冬物资的时候了。”

田丰沉吟了一下:“今年不同往日。”

“我们今年换取匈奴人的青铜器物,就耗费了八十万石粮食。”

“这些粮食,不但够他们过冬的,还能吃到明年夏天。”

“再说,主公与南单于于夫罗交好。”

“其他一些商业交易,他们也获得了其他的好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