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85章 故国月明(2/3)

兵的兵马,感到无比信任。

尤其是林冲先前的活动,让东京一部分禁军倾向明军。在他们的带动下,这些东京民众自发组成的义军,纷纷向明军靠拢。在朱武颁布开仓放粮、固定米价的命令后,许多民众都欢呼雀跃,迎接明军进城。

朱武在没有进入东京时,就用东京城储存的粮食,赢得民众信任。

许多宋国大臣,此时也看清了形势,架着龙德宫的道君太上皇帝,出城迎接朱武。

“宋国皇帝赵桓呢?”

“怎么没来迎接?”

对这些亡国君臣没有好脸色,朱武见到他们后,直接开口喝问。

听到朱武这毫不客气地问话,宋国一众君臣,俱是感到屈辱。然而,皇帝赵桓去金营求和、被金兵扣留的事情,让他们在面对朱武的羞辱时没有丝毫底气,只能包羞忍耻,告知朱武此事。

像是刚知道一样,朱武听到宋国君臣的回应,毫不客气地道:

“既然皇帝不在,就由我这个明王摄政吧!”

“晓谕各地大臣,让他们各安其位!”

道君太上皇帝闻言,想说自己还在,可以重新复位。但是在看到朱武冷冽的眼神后,知道自己如果敢说出这句话,说不定就会病死。只得带头回应,赞同朱武摄政。

其他大臣见道君太上皇帝都赞同了,自然更不会反对。一些心思活泛的臣子,已想着什么时候上表,谋求拥立之功。

只是,朱武这时的心思,还不在登基称帝上。作为一支外军,朱武在进入东京后,最重要的就是拉拢东京民心。在固定物价要求东京商户保障供应后,朱武又根据各路义军的表现,授予相应官位。把他们编入明军,作为明国军队。

这些自发组织人手抗金、却很难在宋国获得官位的豪杰在获得明国官职后,对朱武的忠心,可谓油然而生。朱武在他们的帮助下,很快就接管了东京,接收周围州县。

因为离河北、山东很近,东京和两地的道路,很快就被打通。朱武在得到河北、山东的援兵支持后,在东京的地位更是稳固,开始攻略四方,接收宋国各地。

此时,卢俊义已率军收复西京洛阳,把金兵赶到黄河北岸。朱武得知之后,把卢俊义的军衔提升为大将。成为明军之中,第一个获得大将军衔的人。

随后,朱武便任命卢俊义为征北大将军、关胜为镇北将军、董平为平北将军,统领河东兵马,追逐金国残兵。杨志为安北将军,从居庸关出兵,夺取云中府路。

如此三面包围,金国的几万残兵,已形不成威胁。朱武让他们尽力消灭金兵,救回宋国皇帝。

宋国君臣听说后,稍稍有些安心。一些对宋室还有忠心的,甚至劝朱武像前朝郭子仪那样,扶保大宋皇帝。

对于这些言论,朱武嗤之以鼻,把他们记下之后。朱武任命杨春为征西将军、鲁智深为镇西将军、孙安为安西将军,率领五万人马,负责攻略关西。

同时,因为收到西夏攻占西安州、怀德军的奏报,已经在威胁镇戎军和渭州等地,朱武以摄政名义任命杨春为关西五路经略使、鲁智深为关西五路廉访使,命令关西官吏将士,听从他们调遣。

鲁智深接到任命,丝毫没有为自己位居杨春之下而不满,反而摸着脑袋,哈哈大笑着道:

“镇西将军,关西五路廉访使。”

“洒家打死个镇关西,没想到自己成了镇关西。”

“哈哈哈哈……”

对朱武给自己册封的这个官位,感到极为满意。

杨春则深感职责重大,又为自己能衣锦还乡而欢喜。尤其是想到关西正在遭受西夏进犯后,杨春向朱武请求,自己能便宜行事,册封关西官吏。

知道事急从权,此时也不是纠结地方权力是否太大之时,朱武赐杨春节杖、并赐尚方剑,允许他册封官吏、斩杀一切不臣。

同时,朱武还告诫杨春,让他尽快以明国名义,册封关西官吏:

“初到关西,可以用宋国安抚使的名义发布命令。然后在见到宋国官吏后,任命明国官职。”

“只要有明国官吏存在,就让明国官吏主政。明国官吏不存在的地方,再以宋国经略使的职位下令。”

“尽快用明国的官职,掌控关西等地。”

闻言心中沉思,杨春很快就想明白朱武这是在区分敌友,用是否愿意转任明国官职,区分官吏阵营。

“愿意转任明国官职的,自然就是自己人。让他们以原官留任,以后再做调整。”

“不愿转任明国官职、却不抗拒明国官吏接收地方的,可以看做中立。给这些人议员身份,放在地方咨议局。”

“抗拒明国官吏的,就是明国敌人。可以毫不犹豫地消灭,无论他们地位。”

听着朱武的命令,杨春对接收关西,开始充满信心。宋国的官职本就大小相制,没有人能掌握绝对权力。只要这些人不能完全齐心,杨春就有把握找到突破口,用更高的官职,拉拢他们转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