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551 野生大黄鱼的传奇历史(2/2)

江浙地带,大黄鱼早年是当地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拥有历史悠久传统渔场的宁波,大黄鱼更是地方饮食中的核心角色。

在各种版本稍有差异的宁波十大名菜中,黄鱼有关的菜一般要占到4种,如苔菜拖黄鱼、黄鱼鱼肚、彩熘全黄鱼、腐皮包黄鱼等。

这些名菜今天虽然也有,但却再也不是昔日里的野生大黄鱼了。

我国捕食野生大黄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三千年前的上古时代。

据早期著名地方志,唐代陆广微所著的《吴地记》记载,阖闾十年(公元前505),浙东沿海已有捕捞大黄鱼的活动。

明代《华夷花木鸟兽珍玩》中记载“石首鱼,海郡民发巨艘入洋山竞取,有潮汛往来,谓之洋山鱼。”

不过,真正让大黄鱼的名字,响彻千家万户的,并不是这种传承了数千年的饮食文化,毕竟大黄鱼供应到内地的历史并不长。

大黄鱼名字传遍全国的真正原因,与海边人家的生活关系密切。

在江浙一带的老话中,脚踏的三轮货车叫“黄鱼车”,金条也叫黄鱼,10两重一条的叫大黄鱼,一两重一条的叫小黄鱼,干活磨洋工的行为被称为晒鲞,意思是晒大黄鱼干。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