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01章:司马安破峣关(1/2)

时间回溯到十月下旬,在收到秦王囘的调令后,秦将赢镹率军从『阳泉』移驻『蓝田』。

秦国嬴姓,在经过数百年前的延续后,前后出现『高阳氏』、『赵氏』、『王氏』、『公孙氏』、『黄氏』、『缪氏』等十几个氏家分支,不过其中正统的『高阳氏』已没落,现今的秦国王族『嬴姓赵氏』,据说是当年『嬴姓高阳氏』与『姬姓赵氏』联姻后延续下来的后嗣。

当然,这只是道听途说,真相如何谁也不清楚。但不可否认,这种论调也不能全然否认,毕竟就算是在如今的秦国,仍然有姬姓赵氏的后人,而且还是根正苗红的秦国公族。

而『阳泉君赢镹』,即是秦国秦姓赵氏的王族旁支子弟,近二十年来,当秦国决定将国家发展重心扩展至『明的国家,下位者想要晋升上位者,就愈发困难。

十月末的时候,阳泉君赢镹率军抵达了蓝田,见过了『蓝田君赢谪』。

蓝田君赢谪乃是秦王囘同父异母的小兄弟,才能平平,但因为是嬴姓宗族出身,因此来被上代秦王册封为蓝田君,得以守着蓝田这块宝地。

别看蓝田地处秦岭北麓,但它靠近丰镐这座富饶的城池,再加上蓝田境内盛产美玉,以至于秦国内不知有多少贵族眼红着这块并不算富饶的土地,而蓝田君赢谪,亦是凭借着玉石的收成,才能过上舒适奢华的生活。

至少他的生活比秦国绝大多数贵族世家要舒服地多。

而当听说魏将司马安很有可能率领魏军翻阅熊耳山进攻蓝田时,蓝田君赢谪着实被吓坏了,别以为秦人个个不怕死,至少从未参战的蓝田君赢谪,就是一个胆小的家伙,因此当阳泉君赢镹要求暂时接管蓝田时,蓝田君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这位旁支堂兄弟的要求。

只是,魏将司马安果真会翻阅熊耳山进攻蓝田么?

平心而论,纵使是阳泉君赢镹心中也没底,毕竟此刻临近十一月,大雪封路、气温骤降,阳泉君赢镹无法想象魏军会在这种严寒的冬季继续征战。

不过他不敢轻敌,毕竟他也明白,魏军目前正处于背水一战的处境——如若不能打败他秦国,使他秦国的军队退出这场战争,魏军就无法回援其本土。

因此不难想象,此刻的魏军,应该是最可怕的。

在十月末的最后两天,阳泉君嬴镹在蓝田君赢谪的采玉矿山中,征募了约千余名矿工,同时又在蓝田征募了一些黥面与普通平民,凑了约两千余人,让这些人带着干粮登上熊耳山,修缮熊耳山上的岗亭与烽火台。

熊耳山上,本来就有一些岗亭与烽火台,这是秦国当初与三川羯族人开战时所设的,只不过后来当秦国讨灭陇西之后,可用的兵力大增,三川的羯族人就不敢再骚扰秦国边境,于是这些设在熊耳山上的岗亭与烽火台就废弃了七七八八,只留下十之一二还在时不时地使用。

而同时,阳泉君赢镹率领着其麾下五千士卒、以及蓝田君赢谪的约千余私兵,进驻峣关,扼守这座可通八百里秦岭腹地与三川西部的山中关隘。

在驻军峣关时,阳泉君赢镹也征募了一些从雒南盆谷逃向秦岭的羯部落族人,得知了羯部落已几乎被魏将司马安覆灭的消息。

十月初,魏将司马安率领着万余士卒,艰难地来到了峣关一带。此时,阳泉君赢镹已在熊耳山上布下了层层防守,岗哨、烽火台一应俱全,以至于司马安派出的先锋步兵,被守山的秦兵察觉,无法前进。

此时,摆在司马安面前的只有两条选择:要么进攻峣关,只要攻陷这座山中关隘,那么,他魏军接下来的路就会很好走;要么,就是继续翻越熊耳山。

但很显然,无论他做出什么选择,秦将、阳泉君赢镹都不会让他轻松越境。

十月初二,司马安尝试强攻峣关。

说是强攻峣关,其实就是带着兵马到峣关面前转了一圈,一方面看看这座山中关隘是否存在什么防守上的漏洞,一方面则用通过炫耀武力的方式使秦军胆怯。

但很可惜,阳泉君赢镹可不是初次踏足沙场的雏鸟,面对司马安的武力恐吓毫不畏惧,当即下令军中弓弩手展开反击,以至于司马安率领的魏军但凡没有达到震慑秦军的目的,还白白牺牲了几十名士卒。

此后一两日,司马安再次尝试,或攻打峣关、或进攻峣关两侧的山丘,但遗憾的是,由于秦军在峣关两侧山峦上都设置了烽火台,使得阳泉君赢镹的援助每次都能及时赶来支援,使得魏军不得不暂时撤退。

期间兵力上的损失,司马安并不是很在意,毕竟在他率军横穿熊耳山的途中,沿途损失的兵卒就不止这个数了,有的是不慎滑落山崖摔死,有的是晚上夜宿时被冻死,还有的,则是被山里饥饿的豺狼虎豹叼走。

相信他麾下的砀山军士卒,也不会畏惧于为了国家而战死战场。

问题在于,阳泉君赢镹将峣关一带守得固若金汤,这让司马安很是头疼。

此时的司马安,可不知道肃王赵弘润已借助马拉雪橇战车,在桃林甩掉了武信侯公孙起的大军,创造了『十日内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