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18章 亲王册封(2/3)

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那一来,朝廷又要支出很多。”

“朕改革宗室,就是为了减轻朝廷的负担,朕不能一边大刀阔斧的改革,一边又任由回到过去。所谓革了别人,肥了自己,史书不写,朕心中也是要惭愧的。”

“再加上镇国将军的教训,如果德不配位,没有能力,将他册封为亲王,不但没有益,反而有可能是害了他。”

听到此,殿中轰的一声,所有朝臣都是震惊,原来陛下真的是要改革自己,真的是要改掉皇子皆为亲王的祖制!

不理会众臣的震惊,朱慈烺继续道:“经过深思熟虑,朕决定,以才能和德行,决定皇子们的亲王位。”

“不能因为他是朕的儿子,还没有彰显才能和功绩,朕就封他为亲王。”

“能不能成亲王,还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

“有功于社稷,自然封亲王,无功,就让他们做一个富家翁吧。”

……

隆武帝的话,在殿中久久回荡,群臣都被震惊住,除了内阁军机几人,其他人都是张口结舌,一时都说不出话来。

---改革从来都是改别人,想不到隆武陛下将刀子挥到自己儿子头上了!

就群臣的潜意识来说,陛下身体康健,弓马娴熟,今年刚是二十八,以后有二十个皇子,是极有可能的事情,二十个皇子,二十个亲王,对朝廷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如果陛下能改掉祖制,少封几个亲王,对大明朝廷,对天下百姓,的确是能减轻一些负担。

但很快的,群臣就意识到,如果不封亲王,皇子只是普通宗室的身份,那是不是就不用出京了呢?那样一来,京师宗室岂不是要成倍增加,皇子们都聚集在京师,宫廷政变,社稷不稳的风险,岂不是也要增加?

“陛下,如果不封为亲王,皇子岂不是要长留京师?”礼部侍郎站出问。

朱慈烺点头:“没有封亲王,只是普通的宗室,自然是要留在京师的。”

“陛下,此乃取乱之源,万万不可啊!”

不等礼部侍郎反对,周边早有其他朝臣站出。齐声反对。

---虽然不是亲王,但毕竟是皇家血脉,是皇子,一旦有变,被野心家利用,说不得就会掀起大浪头。

另外,陛下所说的才能和德行,其实一直都是为太祖成祖皇帝所忌讳的,在他们以及朝臣百官看来,除了太子之外,其他皇子越废物越好,因为他们的废物,无法争权夺利,大明朝廷才会江山稳固,也就不会发生第二次靖难之役和宁王之乱,可现在陛下要依照才能和德行给皇子们册封亲王位,但才能和德行在宫里是看不出来多少的,非的放到实际的位置上历练才可以,难道陛下心里的想法,是想要让皇子们参政吗?

啊,这可是不行。

朝堂上一片反对之声,内阁军机重臣也都是皱眉。

朱慈烺没有强争,起身下令退朝。

新鲜事物刚出来,总是有些骇人听闻,但时间长了,讨论的多了,增加配套措施,终究是可以施行。

朱慈烺相信,自己有这种威严和威信。也有这种毅力。

……

但朝臣们并不罢休,继续上疏反对,最初,他们反对的并不是“亲王论功封爵”,而是皇子参政。

皇子不干政,这是大明的祖制,陛下如果更改,难道就不怕再发生靖难之役和宁王之乱吗?

但随之问题也来了,如果不参政,如何确定皇子有无能力、配不配封亲王?

只考言行和举止吗?

另外,皇子们如果不封亲王,那又以什么身份到地方呢?所以绕来绕去,终究还是绕不过“册封”两个字。

于是干脆全盘反对,有朝臣上疏,要陛下遵守祖制,将所有皇子都封为亲王,然后到各地就藩,大明疆域辽阔,又新开辽东,分置十几个亲王,不是问题,加上秦王蜀王楚王福王被害被黜之后,这四个地方也都闲了出来,也可以安置亲王。

总之,和朝廷浪费钱粮,供养一代代亲王相比,将皇子留在京师,干预朝政,对大明的伤害更大。

……

对于这种腔调,朱慈烺严厉驳斥,宗室分封太多,造成国家财政负担沉重,这个顽疾,到嘉靖世宗皇帝时,朝廷其实就已经是力不从心,他好不容易才改过来,岂能再重蹈覆辙,滥封滥赏?你们不心疼百姓,不担心百年之后,朝廷亲王郡王的数目,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翻两到三倍,造成国家财政不济,朕这个皇帝却是要担心呢!

至于皇子干政,内阁已经在制定制度,给皇子们空间,也给他们约束,最重要的一点,皇子不能参与军政,参与朝政也需要在皇太子的领导之下,皇太子地位神圣,谁也不能撼动,同时的,皇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