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16章 济尔哈朗的谋划(2/3)

础。既然如此,他又为什么要独独苛刻闻香教呢?

历朝历代为什么不允许自由传教?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害怕民众觉醒,有了自我意识,起身反抗朝廷的暴政。

但如果朝廷没有暴政,又何必怕他们传教呢?

反过来讲,教派的存在正可以约束地方官府和皇帝,令他们不敢为所欲为。

相辅相成,一开一闭,对一个王朝来说,伤害未必超过利益。

即便这就是萧汉俊的“机心”,但朱慈烺以为,只要是好的政策,无论起心动念如何,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当然了,这个门,要慢慢的、一点一点的,随着教育的推进和百姓的觉悟,渐渐放开,而不是一蹴而就。

“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个封字就可以解决的,就如黄河治理一般,堵不如疏,又如是锅盖,你压的越紧,锅底就可以越沸腾,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朱慈烺缓缓道:“我大明仁政治天下,行光明正大之道,如日月经天兆临大地,但是朝廷践行仁政,各地官员严格执行,清廉勤政,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又何惧这些民间团体?”

“乞丐多少,不在丐帮帮主,而在皇帝。”

“教也罢,佛也罢,天主基督也一样,但使他们遵循我大明的法律,严守良善,我大明就没有拒绝他们的道理。”

“因为我大明现在实行的道,才是最大的道。”

“光明不怕黑暗,只有黑暗才会害怕光明。”

“民为重,君为轻,这是圣人的教诲。所谓的民,自然也包括这些教众。”

“朕心坦荡,阁老亦要对我大明子民有信心。”

听完陛下所说,蒋德璟又一次的震撼了,他想不出,陛下的脑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标新立异”的想法?

愣了片刻,方才拱手道:“臣领命。”

……

蒋德璟表情复杂的离去,朱慈烺坐在御座里,脑子里依然想着萧汉俊、闻香教以及山东的局势。

脚步声急促,于海奔了进来:“陛下,辽南军报。”

朱慈烺抬起头,他知道,秋天过了,多尔衮终于是坐不住,要大举进犯辽南了!

……

复州。

今冬第一场的早雪,正飘飘洒洒的降临在辽南大地上,天地一片雪白,北风日渐凛冽。

蓝色的军旗之下,刚刚从沈阳返回,全身披甲,腰悬宝刀的济尔哈朗,正驻马而立。

和部下一样,他也正在为这场飘雪而欣慰。

---降雪意味着冬季的真正来临,气温降低,海面冰封,这一来,明军的船舰就无法自由活动,他们也就不用再担心明军忽然发现在复州或者是盖州外海。如此,他们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应对金州旅顺的明军了。

从年初离开沈阳,到辽南来镇守,一直到今日,九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风霜之下,他鬓角已经见了斑白,皱纹多多,眼神也是疲惫,作为大清两个辅政王之一,年初他被派来辽南,隐隐的就已经是有了流放之意,原本朝中还有一些不平,认为睿亲王多尔衮太过霸道,都是辅政王,凭什么你在盛京,却将郑亲王派到辽南呢?

但随着金州旅顺的快速失守,原本对济尔哈朗的怜惜和不平,都变成了不满和指责。

济尔哈朗深知这一点,因此只能忍气吞声,老老实实的在复州修城防守。

对于金州旅顺之败,“朝廷”并没有实际责罚济尔哈郎,只是口头训斥,令他固守复州,不使再有败绩。

这些都在济尔哈郎的预料之中。

虽然作为辽南主将,对金州和旅顺的丢失,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计策是范文程出的,沈志祥,孟乔芳的这两个守将是多尔衮选定的,可这两个人辜负信任,金州和旅顺都是一天不到就失守,两人根本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能力,沈志祥更是投向明国,帮助明国骗开了旅顺城门,现在又被明国封为了“归正伯”,明军大肆宣传的行为,无疑是在打大清的脸。

如果重罚济尔哈郎,他多尔衮也逃不掉,因此只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而在牢骚不满的私怨之外,济尔哈朗倒也没有忘记公心,他向“朝廷”上疏,认为要收复金州旅顺,非的聚集重兵不可,而为了克制明军船舰的骚扰游击,攻击的时间应该选在冬季海面冰封之后。

济尔哈朗的建议和洪承畴的看法不谋而合,于是济尔哈朗被短暂召回沈阳,和多尔衮,代善,洪承畴范文程等人连续商议,最后定出了今冬收复金州旅顺的整体计划。

“每年十二月初,盖州湾、复州湾的海面必会封冻,金州湾的海面也会半冻,时间长达两月,但旅顺却只会有一点点的浮冰,天色好转的时候,甚至连浮冰都没有,明军船舰可以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