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54章 审计南京(2/3)

中东林对他多有卫护。

第二,很多人都已经知道,堵胤锡是陛下的心腹,而圣心坚决,堵胤锡的任命,是不可阻挡的。

至于钱谦益的左都御史,朝中却有不同意见,尤其是都察院内部,一连两天,都有人上疏弹劾钱谦益……

……

而京察之外,另一件消息也很快又传了出来。

--陛下召见司礼监御马监等二十四司的大太监,挑选人手,好像是想要重新向各地派遣镇守和监事太监,同时有意恢复东厂锦衣卫的权限。

消息传出,群臣都是不安。

不久,得到证实。原本已经被召回京师的原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忽然又回南京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明一代,文官和太监,内阁和司礼监,一直都处在彼此倾轧,相互制衡的状态中,其中尤其是以熹宗天启帝、魏忠贤掌权之时最为严重,双方几乎是势不两立,杀红了眼,阉党猖獗之时,朝中东林和清流几乎是被一网打尽,无一人能得免,崇祯帝继位,清算阉党,重新启用东林和清流,同时事必躬亲,没日没夜的批阅奏疏,司礼监和东厂锦衣卫的权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司礼监披红的权力更是被大大削弱,只可惜到了后期之后,眼见国事颓败,文臣无力振作,于是崇祯帝对东厂锦衣卫又有所重用,并向各地派遣了大量的镇守和监事太监,以监视前线部队和地方官员,其数量和规模,竟然是超过了天启朝。

对此,文臣们都是反对的,在他们看来,各地镇守和监事太监,除了搅扰地方,收取贿赂之外,对国事兵事,没有任何益处,因此,对于崇祯帝的外派,从内阁到六部都是反对的,但崇祯帝病急乱投医,已经是不管了。

今上隆武帝继位之后,召回了各地的镇守太监,关闭了东华门的净身房,在文官们看来,今上从善如流,召宦官回宫,限制内廷的权力,实在是一位千古明君。

但想不到今日,隆武帝竟然要恢复过往的旧制,派遣大量的太监出宫,去往各地,这不是走回头路吗?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陛下会不会改变压制东厂锦衣卫,以及内廷的想法和做法呢?

如果那样,司礼监重新崛起,内阁被削弱,文官们在做事的时候,也必然会受到更多的牵制。陛下被太监们“蛊惑”,怕不是又会变成武宗、熹宗皇帝吗?

于是纷纷上疏反对。

有人痛心疾首,有人痛哭流涕,有人苦苦相劝,总之在他们看来,派遣大量太监出宫,对朝廷毫无利益,只会搅扰地方,造成民怨,实在是霍乱天下的开始,请陛下一定要收回。

“派遣镇守太监、监事太监到地方,乃是我大明祖制,卿等为何如此反对呢?”

朝堂之上,隆武帝声音清朗而平静。

群臣一时竟无语,是啊,他们日常时候,总把祖制挂在嘴边,以劝谏皇帝,现在皇帝派太监出宫,正是承袭祖制,他们又有什么好反对的呢?又或者说,如果他们执意反对,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祖制并非是一定正确和不可反对的呢?

不管怎样,群臣都是陷入矛盾。

“卿等不必再上疏了,韩赞周虽然是去了南京,但不再是南京镇守太监,在他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内廷之人赶赴南京,他们的任务只是一个,那就是审计南京户部,兵部,工部,应天府,松江府,苏州府,杭州府最近三年的内外开销和账本账册,以彻底执行新朝的预算、审核、究责的制度。”

“另,加右佥都御史、查盐钦差左懋第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

听到此,群臣这才明白,原来陛下放出韩赞周,并且在宫中编排人手,并不是要重启镇守太监和监事太监的制度,而是要来一次审计,在京师北京之外,对大明的财税重地,副都南直隶来一次大审查!

一直以来,两京户部都有很多烂账藏于其中,有的是理不了,有的是没银子理,一来二去,渐渐就成了惯例,很多账目都成了死账,账本存留的银子,银库里却是一两也没有,粮仓亦然,历任的内阁首辅对此都是心知肚明,但因为牵扯太广,一旦彻查,必然牵动全国,在内外战事频频,局势不稳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妄动,隆武帝继位之初,就下旨要各地官员清点治下的粮仓银库,补足亏空,厘清责任,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各地官员陆陆续续的回奏,说已经完成朝廷交下的任务。

但其间有多少真,多少假,就没有人知道了,但以大明官员的尿性,其间的猫腻一定不会少。

过去户部都察院也会有专人查账,但彼此同僚,上下一体,大多数时候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杀几个小官向朝廷交代,然后不了了之,可这一次不同了,陛下不但从北京调了户部尚书傅永淳前往南京赴任,加了左懋第南京左都御史,更是派出了内廷审计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