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5章 赶鸭上架(2/3)

来,清永基金会和省总公司的关系非常好,不然,就不会拥有这样的车牌。其实,车不咋地,就是牌子值钱,是身份的象征,普通交通管理工作人员是不敢马虎的。

想象中的分部应该是一幢大楼,实际到了现场一看,就傻了眼,原来只是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这里竟然是分部办公室,连阳直的办公室的一半都没有。好歹阳直那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样样俱全。这里完全像是大奶奶的房,不如偏房或者第三者的房间漂亮。

大家进去参观一下,柯南发现他们所定的目标很宏大,就是服务全国,但目前来看,离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内地想要有大的发展,非常困难,要想在内地做强做大,必须依托外地江海区。让更多的人脱贫,是所有社工机构的目标。

中午他们请吃饭。不错,很丰盛的午餐。

下午,柯南和宋大良返回基地。

次日,柯南跟随郎医生下乡,看看乡村医生跟进的婴孩护理项目的进展。同样,柯南在车上睡着了。等醒来后,车已经到了村里。大家下了车,进入一家刚满月的宝宝家里,乡村医生拿出随身带着的称,将孩子称重并做了记录,交代宝宝的母亲要注意的事项。

到了另一个村庄,是欠债的农户。基金会有一个项目,是小额借贷的,有些农户经营不善,或者天灾**,或者认为基金会面善好欺,就故意赖账不还了。

没办法,雍志阳和尤清仁他们经常开着吉普车下乡讨债。无功而返的居多。经济困难的人实在太多,还不起钱,实在没办法,拉走苞谷抵债的也有不少,虽说有些残酷,他们说这实在是无奈之举。

第二个礼拜,由宋大良来讲课。他会画画,通过这种方式讲课,更容易懂。

他讲的都是在松岗的综合项目,没有什么新的东西。看来,他并不在项目上用心钻研。

会后,柯南和宋大良被邀请进入到郎医生夫妻家里。郎医生家有三个儿子,都在当地出生,但拿的是米国的津贴。因为孩子是米国人。

郎医生家里有电子琴,偶尔弹一弹,孩子们玩一玩。孩子们都说美式英语,不会用中文交流,现在正在基金会办的学校里学习汉语。郎医生会烤面包,家里有一台烤面包机,每天的饮食都离不开面包,否则,就像没吃饭一样。

郎夫人会教孩子们做饼干,做出各种造型的饼干,孩子们动手能力很强,这和中国孩子的依赖性有着天壤之别。郎夫人一边教孩子们做饼干,一边和柯南谈,有没有人愿意到西部教书的志愿者?基金会资助的学校急需老师,但是就是找不到老师,荆楚如果有,可以去试试。

午餐在郎医生家吃的,很简单,但很好吃,中西结合,营养丰富。

感恩节到了。大原、阳直和平远等项目点的工作人员都集中到阳直,包了一间餐厅,自己准备火鸡等西餐,在那里庆祝米国的感恩节。实际上是自助餐的形式,大家吃得都很开心。

米国的感恩节是感谢上帝的。实际上提供帮助的是当地土著人,米国人称他们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本来是当地土著人,结果,米国人来了,米国人是主人了,印第安人人数倒是大幅度减少,米国人人数激增。米国人反客为主。这个历史,很短,米国人谈到这个历史,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原始积累,就是血债累累,感觉到感恩节就是感谢上帝。上帝的意思没让米国人屠杀印第安人。这样的献祭,其实上帝并不悦纳,倒是成了米国人的狂欢节。

特别是孩子们,大多数都是基金会学校的学生,也是工作人员的子女,老外居多,在这里过感恩节,和在米国过是一样的,只不过地点不同,语言不通,但是,美食对大家来说,都是受欢迎的,求同存异,不再追究。

大原大超市里卖的东西都还全面。不像以前,要买火鸡,大原没有,只有托朋友从京都买,然后空运到大原,挺麻烦的。感恩节,必须要有火鸡的,要不然,就不是感恩节。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柯南和宋大良在走之前去参观的图书送下乡的项目,通过面包车,将图书送到孩子们手中,再把孩子们看过的书收回来,给其他学校的孩子们看,借此来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柯南看到孩子们都喜欢看书,心想,要说成功的项目,这也算其中一个吧。

说实话,村里的条件真的很差,教室里只有一个蜂窝煤炉子,室内的烟囱,铁皮锈开了,冒烟,呛人,就是二氧化硫的味道,非常刺鼻,难怪铁烟囱会生锈,就是这个气在作怪进行腐蚀。教室里让人呆一会儿都难受,不知道孩子们怎么呆得住?孩子争先恐后地拿了书,回到座位上立马看起来,他们知道,只有流动图书室到学校的那一刻,孩子们最自由,最开心,最释放。老师此时也不怎么管孩子了,明智的很。

从学校回来,柯南和宋大良就要结束这次大原阳直的学习。晚上,种猪基地特地买了大草鱼,知道来自南方的柯南和宋大良喜欢吃鱼和米饭,就做了准备。但不会做,宋大良请缨,掌勺做了一顿美味的晚餐。宋大良非常能干。这个得到大家的欣赏和共识。没有任何争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