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46章 莫名其妙(2/3)

的时候是晚上,人们都下班走了,柯南和尹贤仁赶过去的时候,没有了工人,只有看场地两名工人和家属在。

赖布吉看到柯南,就像看到了亲人一般,对于尹贤仁,他还不熟悉。因着柯南的缘故,他也不会马虎。

晚餐是由赖布吉准备到,他买了一些卤菜,还有牛肉火锅,带到了工场。工人们及其家属好久都没吃肉了,看到肉两眼放光,像狼一样,生怕吃不到,但是,还是在表面上谦让,显得很有礼貌。

还好人不多,如果人多,这点菜已经不够。工人家属也准备了一些白菜萝卜啥的,可以炒几个青菜,生活就是这样,要说幸福,能吃饱是幸福,能吃上菜是幸福,能吃上不同的菜才是幸福,能吃山珍海味是幸福。能吃糠咽菜也是幸福。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只因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已。

柯南看赖布吉很兴奋,他还没到过一线,像工人吃饭住宿的地方,就是这样简陋,出门在外,过的生活自己知道,回到家乡,注意打扮,也就是装逼,这样就会赢得尊重,回家当然要装一装,出门是乞丐,回家就要装国王。国王何等荣耀和光彩,以掩饰在外打工、形同乞丐,可说内心美好,也未必,是虚荣心在起作用。

这个地方是城乡结合部,规划还没做好,看起来比较凌乱。不过,越是凌乱的地方,越有市场。真正的市区,都是现浇混凝土,不是预制板,这样的工场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赖布吉是河南人,说普通话,听起来不像是河南人,他在南方待时间长了,说话有些温柔,咬字不是那么生硬或者牛气冲天,听起来比较舒服。这个人,就是受到机构委派过来的,总是赶不上火车,因为杂事太多,总是在忙,等醒过来,忙完了,才发现火车快开了。火车不等他一个人,他就是坐飞机去,也赶不上火车,只好下次再说。

他这次能来,而且提前来 ,堪称奇迹,究其原因,就在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让理论应用在实践当中,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相得益彰,真的不错

他来了就有好处,机构负责报销他的所有费用,因为他在为机构工作。柯南对这个项目不太看好,因为刘小姐并不重视这个项目,刘小姐重视的是怎样种好有机蔬菜。

刘小姐种菜,一听就不能成功,可是,刘小姐不这么认为。她在动用她的所有的力量来卖菜。菜贵,送到了也就不新鲜。搞会员制收费,又担心违法,怕被人举报,做啥都受到限制。上级领导已经在旁敲侧击,提醒要走正路。到贫困地区做扶贫项目才对,跑到城郊种菜,这是唱哪一出戏当事人不当回事,领导也就没辙,只有叹气的份儿,然后再想办法找其他机构,毕竟这个机构不是他的嫡系部队,需要进一步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省总公司总经理也要调走。

新任的总经理是白河的人。

难怪冯菲菲要在白河做项目,这个也太现实。人走茶凉,真实真相,令人感叹要说现实,这就是现实的例子,讲的话,是唱高调,最终还是要看做的,不是看说的,做的比说的重要的多。从做的事,可以了解这个人的为人。

这个项目做完,再做下一个项目,如果没了领导,就不做项目,就开始搞自己的项目,就是种菜,美其名曰绿色食品,提倡有机生活,要去除农药残留物,要吃放心菜。目标很大,看起来像是实用,也是比较正能量的,总之,像是无懈可击,这个项目一定有人支持。实际上到底如何,还需要评估和观察,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为了照顾自己的亲戚就业,要赚钱,种菜比种地要强得多。还有,种菜比种地稍微轻松些。再就是种菜种出来不愁销路,万一卖不出有机蔬菜的价钱,就按照普通蔬菜去卖,也能卖出一点钱。

菜可以卖钱。预制板也可以卖出去。农村的房子没有房产证,按照成本来盖,也可以,房子用来居住,安全可以。不必担心其他问题。如果要卖,只能卖本村的人,或者其他村没有宅基地的人。这个工场现在还存在,工人还有活儿做,就算可以。不少行业都在调整,有的行业已经少人问津。

没人的地方,就没房子,在山区,有的房子没人住了,搬到城里。房子一空,很快就会坍塌,看样子,房子要靠人气撑着,人不在了,房子就没啥支撑的。房子能不倒,看样子不全是靠着房屋的梁柱,还靠人气。

城里的房子也是,房子没人住,就会成为其他生物的家园。

工场专门用来做预制板,这样的预制板,就是隔断,楼上楼下,靠着这预制板来隔断。

工人压抑着不敢大吃特吃,赖布吉一直劝大家吃,尹贤仁和季柯南平时也不是天天大鱼大肉,借着这项目,可以饱口福。再说,刘小姐不重视这个项目,也没打算给多少钱来办这个项目,到现在为止,还不知道有多少预算。

刘小姐非常谨慎,对于这个项目,远没有对有机蔬菜项目上心。

柯南也就认命了。大家吃饱喝足,赖布吉与工人闲聊,记下一些笔记要点。

谈话差不多,来了一个小个子男人,工人都喊老板来坐。

小个子男人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