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章一百七十四 建安(2/2)

造,一景一物与刘协记忆中几乎无差。虽不是刻意阿谀之举,但这一切也无形中唤起了年轻帝王对故都的寸缕回忆,让他热泪盈眶,且泣且笑。

“传朕执意,丞相和太尉,及两府掾属随朕入宫,其余大臣各自归家,好生整顿,七日后上朝。”将一众文武大臣打发,刘协只带着后宫与少数朝臣进入洛阳宫。所谓两府掾属,指的是丞相周临与太尉董承手下开府后的直系属臣,亦是朝中两派的肱骨。相府的掾属自然都是衡天军的人,而董承府里杂七杂八,都是些从长安奔逃时就追随至今的老臣。

进了洛阳宫,嫔妃皇亲与宫人也各自被刘协遣去了内宫,整顿诸多宫室。一时间小皇帝身后就只剩下两府的人,一行人亦步亦趋地走进金銮殿,此处的一切陈设都与被董卓焚毁前一模一样,只是在陈设上颇有几分偏差。刘协一步一步地向殿内走去,时而抚摸庭柱,时而驻足玉阶,心中感慨万千,哽咽地说道:“朕还以为……再也回不来了呢。”

两府文武列坐阶下,衡天军虽无甚感触,但太尉府的老臣们,却都如同刘协般心心念念着这一日。董承上前两步,沉声说道:“老臣恭贺陛下,历经董卓、王允和李傕郭汜几代乱政,终是苦尽甘来,得以存留基业,重返东都。”

“是啊,祖宗护佑,天不绝我大汉国祚,朕到底是回到了这东都洛阳。”刘协迈步踏上玉阶,走到龙椅之前,再度停下,背对着众人说道:“朕能活下去,能回得来,相府的衡天军功不可没,而太尉府的诸位老臣,一路扶持,亦是劳苦功高。在座的都是我大汉的肱骨之臣,朕日后必有重用,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件要事,朕要与众卿商议。”

听到这句话后,两府重臣都默契地跪下,随着刘协端坐到龙椅上的动作,熟稔地山呼万岁。年轻帝王下令平身,而后开口说道:“冬去春来,朕终究是回到了东都洛阳。不过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以新的一年为起始,朕要与众卿携手,共建中兴大业。如今洛阳城在冉将军的重建下,可谓是国泰民安,值此盛时,朕欲改新年号,不知众卿有何妙字?”

一听这话,台下的众人无不绞尽脑汁,费心费力地思索起来。帝王改号,这是多年难遇的大事,如若将这年号揽到自己的名下,亦是光宗耀祖的功劳,甚至可为自己所在的君府,布施声名。

相府与太尉府是刘协用以两相制衡的手段,他需要大破大立的衡天众来抵抗顽固守旧的老臣,也需要忠心耿耿的老臣来压制不明其心的衡天众,两者相互制约,彼此平衡,才是他所乐见的。而两府明争暗斗,也可让刘协分辨出,哪一方才是真正有所能力陪他中兴大汉,留名青史的能臣。

不过多时,太尉府的议郎吴硕携笏上前,立于阶下,一字一句地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方才陛下所提国泰民安四字,正合今时今日之东都盛景。如此一来,何不改年号为泰安,以恤万民?”

吴硕是深受董承器重的太尉府翘楚,他一开口,一众掾属都随声附和,连老国舅也忍不住上前说道:“吴议郎所言甚是,老臣亦以为泰安二字,可当今日之盛况。”

端坐在龙椅上,刘协仿佛也深以为然,但他还是抬眼望向相府那一侧,开口问道:“丞相府中,亦觉得泰安二字好吗?”

阶下的衡天众早就彼此挤眉弄眼了许久,听刘协问起,都将目光撒向一处。王芷兰无奈,只得起身上前几步,淡雅而又庄重地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泰安二字并不妥当。陛下今日所见的国泰民安,只不过是洛阳区区一地的风平浪静。天下之大,尚有无数王土遭逆贼肆虐,尚有无数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泰安二字,这乱世还担当不起。”

听到王芷兰的一番见解,太尉府的一班老臣都震惊不已。虽是意见不同,但少女所言有理有据,让他们颇有些自惭形秽。不知是出于王芷兰的倾慕还是真的认同她之所言,刘协赞许地微微点头,问道:“说得好,那王爱卿以为,该改元为何?”

在年轻帝王的询问下,王芷兰回头望了望周临。这位衡天军的首领,堂堂大汉丞相亦起身出列,义正言辞地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天下不安,非陛下一人之过,亦非陛下一人所应承担。乱世动荡,天下不安,臣等就该与陛下携手并肩,重建一如文景武帝之盛世,亦当砥砺奋进,效法光武之中兴。”

“重建安乐,臣以为陛下改元,年号当为建安!”

建安!

周临的一番话,当真是说到刘协心底去了。诚然,他所要做的并非一时偏安之苟且,而是荡平乱世,重建安乐之伟业。随着少年话音落下,年轻帝王站起身来,两眼放出期许的光芒,一字一句地说道:

“好,就依周卿所言,改元建安!”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