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01章 这个秀才不简单(2/3)

发动兵变的事情。)

钱邦芑一一辩解,将杨麟往日口头禅全部用上,说什么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方遭了灾祸乡绅常常带头如此,现在兵荒马乱的,更该如此。

在民间帮地主老财干活,或者地方发生械斗的,战死战伤的兄弟都有抚恤,都有安置,现在当兵吃粮,保家卫国的,立功受伤身体残疾了,总不要将士既流血又流泪吧,总不会对战死战伤弟兄不闻不问吧?

准备了几个月的说辞,居然被这些乡规里约击败,樊一蘅张了张口,虽然不服,但又无可奈何。

钱邦芑笑道:“大人,最初我也对他颇有微词,但经过这一年相处,感到其真的光明磊落,有的时候甚至让人感到没有什么城府。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在这乱世之中,天下那个父母官不摊派?杨麟虽然行事荒唐,但还是合乎道义,别的不说,光其治下百姓不再受摊派之苦,不再缴纳三饷,仅此两项,除了杨麟,天下又有何人能够做到啊。”

钱邦芑言之凿凿,但大堂之中众官不信,自大明建立以来,即便在太平年岁都有摊派,何况现在兵荒马乱的乱世?

想到这两年征战常常因为粮食不济影响部队行军,樊一蘅内心震撼可想而知,到现在为止也不得不承认对方乃不可多得良吏。

想到近期传闻,樊一蘅说道:“自从流寇入寇以来,数万蜀王宗室凋零殆尽,现在全川上下叫得出名号的,就是流落叙州附近的德阳王朱至濬,流落黎雅的富顺王朱至渌朱平檙父子。

世间流言,说蜀藩郡主与杨麟乃布衣之交,现在流落到军中,与其已经结为夫妻啊。”

想到郡主,钱邦芑感到一阵温暖,满含笑容道:“军中传言,确实如此。

当日杨麟锐意革新得罪地方权贵,被署理巡抚龙文光枷送城都,中途遇到女扮男装的郡主,两人也算患难之交。

重新相逢之后,两人也颇为恩爱,现在郡主有了身孕,大人也颇为上心,下官就曾亲眼所见数次,担心郡主跌倒什么的,大人扔下手中活计,在众目睽睽之下扶郡主坐安稳,也不顾什么颜面。”

古代男人特别好面子,闺房之乐当然在闺房之中,若众目睽睽之下表现出来,会被人嘲笑的。

刚刚说完,钱邦芑自个儿笑过不停道:“大人,这个杨麟也算性情中人,没有什么无良品性,就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吧。”

樊一蘅摇了摇头道:“其种种行为看似顺理成章,合乎道义,但细细想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杨麟年不过二旬,其心思之慎密,远非我等所可比拟的?有人说运气,他运气也实在太好了啊。

过去大家常常熟视无睹,虽然有人也发现其中猫腻但考虑这考虑那不敢革新,这个杨麟可好,看似杂乱无章,居然三下五除二的,这样多繁杂事情都理得顺顺当当的。

这个人也算天纵英才,大家切勿小视啊,就像史谨宸,糊里糊涂的就做了其刀下亡魂。”

想到史谨宸,钱邦芑叹息道:“史谨宸这个案子乃下官亲自审理的,虽然不排出公报私仇的份,但案件本身没有什么大的瑕疵。

史谨宸贪污受贿,人证物证俱在,史谨宸也没有否认啊。”

樊一蘅叹息道:“这大概是对方厉害之所在,做事不留痕迹,即便怀疑公报私仇又有什么?”

众人一阵沉默,良久钱邦芑长叹道:“上有朝廷,下有百司官员,老夫行的端走得正,有什么好担心的?”

樊一蘅站起来,来回行走数步,良久停下来道:“杨麟虽然秀才出身,年龄又颇为年轻,

其见识远在你我之上啊。

其人用之者好,可安邦定国啊。”

宋明之际评书盛行,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三国演义》,即便山野村妇也知道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现在樊一蘅当众评定杨麟可安邦定国,其潜台词没有说出口,实际上暗指对方乃乱世之奸雄。

观这数年以来种种行为实在为士林所侧目,先是在各个场口建立乡公所,在各个集市征集商赋,各个关口征集关赋。

然后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按照实际所出征收矿赋,征收盐赋,对年入两百两家庭征收所得赋。

种种行为,先贤不是没有做过。

明末宣大总督卢象升为筹集军饷,就曾向治下地主课征重税。

明末名将孙传庭为筹集军饷,就曾拿那些鲸吞卫所土地的富家大户开刀。

但这些一时豪杰尚且如此,杨麟一个小秀才,年不过二旬,种种行为更为有章法,这不可能不引起众人侧目。

话一出口,樊一蘅也感到不妥,连忙笑道:“这个杨麟远非常人可比拟的,以老夫所见,其还是一个热血汉子。

一个穷秀才,为反抗官府横征暴敛,衙役摊派,得罪了人,两次被打入大牢,也实在不易啊。”

众人一阵大笑,钱邦芑接过话题道:“我等进士出身,自认为嫉恶如仇,遇到如此不公也难以办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