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49章 改进二轮马车(2/2)



即便这样,军粮消耗,劳役征发减少很多,但杨麟还是认为独轮车运粮太少,若有其他工具代替,无益于平添数营军士。

北方通过独轮车、马车运输,而在中国南方河流纵横,水道交错,若能将粮食用运输船只载到附近渡口,建立粮道,如此运输距离不过数十里,可大大缩减运输距离,减少其中军粮消耗。

有人考证,湘军为何能够战胜太平军,通过水师运粮,建立水上粮道,如此保证粮草供应无虞。

考虑到未来迫在眉睫的战争主要发生在南方,如此建立船队,保证粮草长途运输就非常重要。

按照计划,在未来长距离运输主要通过舰队实现,利用水军优势保护运输船只抵达前线,而不是在北方那样通过掠夺大量马车来进行运输。

南方水网密布,水道纵横交错,通过舰队完全可将粮食运抵前线百里之内,如此步军只需要实现最后一百里粮草运输即可。

杨麟本想引进自行车三轮车等现代自动机械,但考虑到实在太过惊世骇俗,再加上独轮车、二轮马车也稍稍能够解决古代粮草运输问题,如此方才作罢。

虽然不像现代这样高速公路,柏油马路,普通公路四通八达,但这个时代也有自己的高速公路。

自战国以来,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全国建立多个道如褒斜道、金牛道,米仓道,武关道,如此大道,道路宽约四五米,道路全部打夯夯实,方便人员通行,这可以说古代的高速公路。

在明朝的时候,洪武帝朱元璋不愧是农家子弟,游方和尚出身,在其执政之时,虽然将中国建成一个小农经济社会,但道路建设方面,还是实打实的。

朝廷、地方征发劳力,加固这些军事、经济要道,有的地方甚至铺上块石,方便大车通行。

即便不在这些交通要道之间,各县之间也有大路相连,这些大路大概相当于前世的柏油马路,普通马路一样,一般大车、马车、独轮车还是可以自由通行的。

在感叹古人勤劳智慧,在感叹古代工程历经数百年还经久耐用之余(古人可能产品品种有限,但实用性,耐用性颇强,小的时候老父亲曾经说过去一双胶鞋穿数年而不坏,不像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上年年买,年年坏),杨麟充满遐想。

若是能够制造一种工具,代替古代独轮车运粮,如此不但可保证军需,减少后勤辎重人员,而且更能够增加部队机动能力。

毫无疑问自行车、三轮车是首选,前世那个没有玩过自行车,三轮车,再说自行车、三轮车完全依靠机械驱动,结构简单,在这大道上行驶也没有什么阻碍,完全适合当时环境。

沉思数日,考虑到自行车、三轮车太过惊世骇俗,方才没有引进。

但使用二轮马车不是没有问题,这个时代最大问题就是征募驽马骡子。

正如前面所介绍那样,流寇为保证军队机动性每到一个地方大肆掠夺牲畜,由于需求量实在太大,不但掠夺马匹,掠夺骡子,到最后连耕牛都掠夺。

没有畜力,正如现代社会没有电力一样,耕作水平陡然下降,整个社会重新回到刀耕火种时代,一个成男男子耕种土地面积锐减到过去二三成,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生活所需。

在大西军统治核心区域—平原,由于水利破坏,由于畜力流失,地方土地耕种面积锐减,天府之国平原居然闹起饥荒。

川北顺庆府也受到波及,前两个月耕种时节,一些地方人停畜力不停,但因为畜力损失太大,大家都还在抱怨畜力不足。

为了解决畜力问题,很多家庭常常人当牛使,大家如同耕牛那样将农具搭在肩上吃力行走,但即便如此艰辛,耕种土地面积也十分有限。

顺庆保卫战虽然有缴获马匹骡子耕牛,但很多已经发给那些被安置的流民,经过两个月收罗,骡子马匹不到所需一半,根本不能完成辎重运输部队组建。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