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章不死心(下)(2/3)

想了半天终于想起了一个甚为诡异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来源是当年我下乡收古旧书的时候,见一老大爷拿木片烧火,我见木片上面有刻的痕迹,甚为好奇,讨来观看,发现木片上竟然刻着文字,顿时大吃一惊,了几百块就买了下来,虽然只有少量的百来片,但价值非凡,如果我当时下手再晚点,估计这些木片都会被老大爷煮面疙瘩汤了。

这些木片应该是一个文本,有个名字叫《剪纸鬼话》,作者不详,应该是一个穷得连纸笔也买不起的古代作家,将自己的幻想或者所见所闻用子刻在了木片之上。

我所得的百来片木片上只是简单的记载了剪纸术的起源以及为数不多的“剪纸娃娃”的故事,这些剪纸娃娃的故事甚为奇特,我当时翻译这些故事的时候都被惊着了,当时并不知道所谓的“剪纸娃娃”就是巫术的一种,如果不是庄羽尔会跟我讲“巫术”的事,我一定和秦承运一样,仅仅认为剪纸只是一种民俗文化。

想到这里,我笑道,我讲的这个故事,你们绝对没听过,这个故事是关于剪纸娃娃的。

曹有为道,剪纸娃娃?这是什么玩意?

我说,你见过贴在窗户上的窗吗?大概就是和那种玩意一个质的艺术品。

秦承运道,这个我知道,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这边也挺行这个的。

曹有为道,我明白了,剪纸娃娃是不是就跟扎纸人似的?

我说,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民间艺术都带有象征意义,是模仿巫术的一种,都属于“纸人巫术”,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扎纸人主要用于祭祀,是沟通阴间界的。

现代社会中家里有去世的长辈之时,亲人常常扎纸人纸马纸子用于祭祀,烧掉它们之后,就象征着祖先在阴间能享受这些纸扎的东西。

当然,扎纸人这种东西也是与时俱进的,在封建社会出门靠马,边得有个童子,里得放几只元宝,才显得有钱有份,所以过去对死人祭祀主要扎元宝、纸童子、纸马什么的,现今不一样了,得给死去的亲人扎6辉腾、得扎门大别墅等等。

可见任何风俗都是与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息息相关的,扎纸人的涵在于它代表了亲人对去世家人的怀念,希望逝者在阴间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剪纸巫术代表的含义就多了,它上可沟通天神,下可与阴冥界交,妙用无穷,归根到底,剪纸巫术直接反应了古代巫术的本质,即天人合一想。

剪纸巫术起源于楚地,最叫人日巫术,人日巫术是什么呢,说到这个就要提到娲娘娘了,传说娲用七天造苍生,一造鸡,二造狗,三造猪,四造羊,五造牛,六造马,七造人,然后人民就将七当成了造人日,即人日,然后形成了一个节日即造人的节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曹有为道,咱们人乃高等生物,乃万物之领袖,怎么能在七造呢,娲大神应该一就造出人才对。

我说,你懂个屁,没有猪马牛羊这些畜生,造出来人喝西北风啊,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着深刻的含义的,至于是什么你自己考去吧,我也不太懂。

我顿了下接着道,人日巫术其实就是造人巫术,神话中的娲造人怎么造的?用的是泥巴,带有象征意义,也是模仿巫术的一种。

为了纪念这个节日,楚地们会在这一天镂刻箔为人形戴在头上,或者剪彩为人贴在屏风上,用以讨取吉利。当汉朝发明纸张并大规模普及之后,剪纸民间艺术开始蓬勃发展。魏晋时期更是出现了剪纸陪葬,剪纸祭奠等民间风俗。可以说剪纸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节岁首、新婚之贴窗到妈妈纳鞋的“剪纸鞋样”都与剪纸艺术有关。

曹有为道,原来剪纸还有这么多说法,不过既然“剪纸巫术”的起源和娲造人有关,怎么不用泥娃娃,而用纸人?

我说,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捏泥娃娃比较费时费事,而且有着技术含量,又不能戴在头上大街晃悠,所以在民间不能普及,这才用纸人代替了泥娃娃吧。

我见两人听的认真,顿了下继续说道,剪纸符号,代表了一个“天地人”之间交的平台,所以剪纸巫术拥有沟通鬼神的能力,其用途比咱们提到的“扎纸人”范围要宽泛的多,它的本质是人企图借助超自然神秘力量,逆天改命,是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风俗习惯,当然,也有用剪纸巫术用来害人的。

我要讲的剪纸娃娃,就分很多种,当然我给它们分了类,主要两大类,一大类是福娃,一大类是祸娃。

曹有为笑道,福娃?祸娃?当真奇特,快说来听听。

我呵呵一笑道,剪纸娃娃主要的功能就是人民用其祈福凶,所以在民间传的大部分剪纸娃娃都属于福娃。诸如招魂娃娃、送病娃娃、祈福娃娃、祈天纸娃、抓髻娃娃、送子喜娃(结婚贴在屋里的纸剪喜娃)等等都带有祈福去凶的彩,所以统称为福娃。

至于祸娃,就比较邪恶了,一般被邪恶的巫师掌控,用来害人。

我要讲的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祸娃红线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