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3/3)

盔,但外形大小是有一点区别的。

据说,商周时期就已经有锅盔了,当时叫文王锅盔,这似乎证明锅盔并不是蜀中发明的,而是关中一带发明的,蜀中只是偷学了技术,然后就占为己有了。

秦朝的时候,人们制作锅盔,个儿大饼厚、瓷实,据说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饼。

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六十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十五厘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

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墩饼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宝,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做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秦人出门,家中必烙锅盔,让出门人带上,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后世,从未中断过。

据说秦军能力克群雄统一六国,除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原因外,锅盔作为战士的主要干粮,也有着突出贡献,锅盔的保质期比较长,适合长时间存放和携带,不容易变质腐烂,适合长距离作战食用,完全可以和今天军队所使用的压缩干粮媲美。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