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811. 栖身之所(2)(2/3)

他以为整栋楼就一个入口,但找了半天都没发现跟他通电话的人名,又转了半圈圈,才发现小楼的另一面还有个入口,这回找到了人名。

朝山的一、二、三层窗户全都垂下了能完整挡住整面窗的铝制卷帘窗,这种属于德国人的防盗设施。与国内不同,德国少有国内笼子式的防盗窗(封阳台也没有)。

董锵锵有些担心,如果房东出租的房间是朝山一面的,就意味着打开窗户只能看到山而不是河,那景致可就大打折扣了。

犹豫了几秒,董锵锵还是按下了门铃。

房东出来的很快,是个瘦削干瘪的德国老头,腰背挺得很直,腰间挂着一大串钥匙,走起路来锒铛作响,看配饰就像个包租公。

老头上下打量了董锵锵足足有一分多钟,却没着急让他进屋看房间,而是像审犯人一样先盘问起来。

“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老头说话时中气十足,口音也不如卖纸币的大爷重。只是一般德国人称呼陌生人都会用敬语“您”,就算是长辈和晚辈,如果彼此是陌生人也会如此,但老头开口就是“你”,显得很无礼。董锵锵看他一把年纪也懒得和他计较。

“中国人。”

老头狐疑地盯着董锵锵的脸,又瞅了瞅他的自行车:“那你到德国做什么?”

“读大学。”

“什么专业?”

“国民经济学。”

“把你学生证给我看看。”老头蛮横地把手摊到董锵锵面前。

董锵锵耐着性子把学生证递了过去,老头对着学生证上的照片又研究了半天,边把学生证递还给他边继续问道:“冷租每月300欧,你打算租多久?”

董锵锵感到啼笑皆非:自己连房子都没看呢对方就问自己能租多久,看来对方是个老糊涂。

“我需要先看看房间,”董锵锵其实已经有点儿不太想进去看了,但郑春花把信息给了他,他也来了,没看就走确实说不过去,只能硬着头皮答道,“然后才能决定租不租。”

他其实很希望面前的老头能继续问他跟多问题,这样他就有直接拂袖而去的勇气了。

出乎他的意料,老头咂摸了几下嘴,什么都没说,转身进了楼。

董锵锵叹了口气,只能跟了过去。

刚一走进楼,董锵锵就站住不动了。

虽然是白天,但走廊里的光线极暗。这个入口本来就是朝山那面的,自然光被山挡住了大半,走廊里一没窗户二没灯,更让董锵锵吃惊的是,楼梯和墙壁竟然全都是一水儿的深色系。骤然走进来的他还以为自己进了地窖。

听到后面没了动静,走在前面的老头头也不回地催促道:“你的房间在三楼。”

董锵锵的眼睛这时才渐渐适应了楼里的光线,边往上爬边问:“为什么不开灯?”

“白天为什么要开灯?”对方回答的理直气壮、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义正言辞,“白天开灯既不环保,还浪费电。”老头教训道,“难道你们那的人都不注意环保吗?”

“我们当然会注意节约用电,”董锵锵抬头说道,“可这里也太暗了,我都看不清楼梯。”

“习惯了就好。”老头的脚步声停在3楼,“主要是现在一层二层的人都没回来,等他们回来,他们开门时屋里的灯光就能照亮走廊了。”

董锵锵听的瞠目结舌,这都是什么歪理邪说?

他忽然产生一股强烈的好奇心,想看看老头想要出租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的“精装修”。

楼梯的陡峭程度并不输于摩泽尔河岸两侧的陡坡,董锵锵如果在楼梯上完全站直就会碰到头。楼梯空间狭窄逼仄,而在楼梯转角处他也是将将可以转身。他很怀疑如果他真的搬进来,他那些大行李箱要怎么才能弄上楼。同时,木质楼梯在他的脚下吱吱作响,感觉很不稳当,他很担心自己会突然从楼梯中间掉下去。

等他终于站到门前,才发现老头已经站在了屋里。

门框很低,董锵锵要弯着腰才能进屋。

刚一进屋,一股霉味扑面而来,董锵锵赶忙捂住口鼻。

老头对董锵锵的举动似乎颇为不满,皱着眉头解释道:“要出租的房间就是这个里外间的套屋,外间大里间小,加起来足足有18平之大。只要他住进来坚持每天开窗,几天就能习惯。”

董锵锵对此心知肚明:两间屋长期不开窗通风,只怕霉味早就渗入墙壁,根本不是开窗能解决的。

他捂着鼻子在两间屋简单晃了一圈,由于两间屋的天花板挑高还不到2米3,个别地方还是斜屋顶,不到3分钟董锵锵已经磕了三四次头。

这地方太压抑太憋屈了,根本不是人住的地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绝对想不到这是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