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89章:两代帝皇的态度(1/2)

为了稳住长安局势,安江顺临出发前才派人给长安送去了捷报,并且安江顺还特意在捷报中提到由于安西地理遥远,几十万大军补给困难,为了减轻补给压力,在获胜后,除留下一部分军队继续镇守安西,防范天竺人,其余军队不日即将班师回朝,坐镇关中震慑宵小。

至德五年十月十三日,刚刚住进长安破败皇宫不久的李亨便收到了来自疏勒的捷报,信使从玉门关入关后就沿途将朝廷大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关内。

史思明、安庆绪等贼酋尽数伏诛这个好消息给蒙上一层阴霾的大唐朝廷注入了一阵强心剂,不管今后的朝政形势如何,至少这叛乱终于结束了。

“太好了,太好,马上召集所有大臣,就说朕有大事要宣布。”李亨对一旁的太监小德子说到。

小德子只听到了送信的信使说了个捷报,其他的他并不知道,不过小德子也知道现在能让陛下露出如此激动的神色的捷报就只有一个地方才会让陛下这样失态,那便是正在进行中的安西大战。

小德子立刻走到宦官班房,见到总管到来,一群小宦官赶紧起身,“马上召集百官入朝,陛下有要事与诸位大臣商议。”

“是!”

十几个小宦官迅速带上宦官帽走出了班房,朝着马房走去,这百官住所距离皇宫可是不近,刚才小德子总管要求的又急,他们肯定不能按照平日传旨那样慢慢走去。

一炷香时间后,长安大大小小的官员或骑着马,或坐着马车,在宫门外下马快步走进了皇宫。

“陛下驾到!”

“臣等恭迎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勉力起身吧。”李隆基伸手让所有大臣起身,一众大臣纷纷起身后看到陛下面带笑容,一脸喜色,看起来有这是有大好事儿啊。

“诸位爱卿,这是东北王安江顺大帅从疏勒镇派专信使急速送回的捷报。”李隆基让小德子将捷报送下去给诸位大臣传阅。

“如今史思明、安庆绪贼酋已经伏诛,反贼实力土崩瓦解,真是可喜可贺啊。”吏部尚书贺来运走到大殿中央对李亨说到。

“对极,对极,朝廷理应昭告天下普天同庆!”礼部尚书李文赋大声说到。

李亨点点头,平定叛乱可是自他自行登基以来的一大功勋,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这个皇帝做的比他那个爹好啊,他那个爹在位期间可是让天下大乱啊,而这大乱是他来平定的,有了这些功勋成就,李隆基想要再登上皇位不可能。

看着下面这些大臣,李亨心里面那个高兴啊。

李亨高兴的不仅是他当上了皇帝,而且最重要的事情是他赢了自己的父亲,这才是李亨最高兴的事情,这么多年了,他在李隆基眼里面一直都是一个备胎一般的存在,不然当初李亨也不会在几个亲信以及张良娣撺掇下就自行登基了,就是因为李亨一直不受李隆基的重视,如果不是因为李亨的同胞姐姐李月婵成为了安江顺的妻子,不然李亨这个太子位置当初就坐不稳。

现在李亨不仅登基了,而且这个皇帝位置也算是坐稳了,李隆基还是老老实实的当太shang皇去吧。

“诸位爱卿,如今安东北立下大功,诸位爱卿都说说朝廷应该如何赏赐安东北呢。”李亨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安江顺立下了大功就要赏赐这本来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也不该有任何犹豫,可这问题就在这里,安江顺这一次可以说是拯救了整个帝国,对李亨也算是有半个救命之恩了,如今战争已经结束,天下大定,就该论功行赏了。

功高震主这话对安江顺和李亨来说不太实用,一来安江顺对权势的不贪念朝野上下都清楚,二来呢李亨能当皇帝能坐稳,安江顺在里面出了很大力,而且安江顺手中掌握的军权以及在朝廷在民间的威望,要是真想当这个皇帝只需振臂高呼,这天下有一大半百姓和军队都会呼应,可安江顺越是不这样做,李亨就越要重赏安江顺这才能彰显出他的诚意。

可是如何赏赐,这确实又是一个问题,这一次不仅要封安江顺,像什么袁成杰、程野、魏勋以及安氏三姐弟等人那都是有大功劳的,还有南方的李光弼这些人都是要封赏的,平叛天下几乎都是靠着新老安东系人马,这一封就不得了了。新老安东系可以说占据了整个大唐军队的七成,在地方也算半壁江山,除了中央朝廷安东系直系官员不多外,这天下可以说每一个州都有新老安东系的官员武将。

听到李亨的问题,下面这些大臣也有些头大,安江顺立下的功劳可是不少,虽然安江顺故意让出了很多功劳,但是这安江顺毕竟是统帅大军的统帅,下面不管取得什么功劳都有他的一份,这加在一起可是不少呀。还有那些安东系的武将那都得封啊,不封根本无法堵住天下人的嘴。

“陛下,微臣建议不如封安东北为并肩王吧。”礼部尚书李文赋小心翼翼的试探到,这并肩王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这皇帝要问他们这些大臣怎么封,那至少也要告诉他们一个底线吧?

谁曾想,这李文赋刚刚说出来这话,李亨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