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737章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2/2)

普鲁士没有参战的理由进行反对,理由是。

和会上,各方争吵不停。英国在国内本土的工人暴乱缓和之后,态度又开始强硬起来,要求俄罗斯将侵占的土耳其领土全部归还,并将黑海中立化,禁止俄罗斯在黑海沿岸驻扎重兵或是兴建兵工厂。

而俄国也积极活动,向破仑三世秘密卖好,支持法国成为欧洲事务仲裁者。拿破仑三世本身也不希望俄国遭到过分削弱而英国在近东一家独大,另外,法国想让俄国更加记恨奥地利而感激自己,便答应偏袒俄罗斯。

而奥地利企图霸占已经占领的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但遭到法俄的强烈反对。

最后,俄国在法国的支持下,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巴黎和约》得以签字。

列强共同保证奥斯曼土耳其的“独立与完整”;土耳其保证不分种族与信仰改善境内人民的状况;俄国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被占领土,把多瑙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摩尔达维亚,高加索的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并放弃对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的保护权;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仍归土耳其,由列强共同保证;黑海为禁兵区,禁止各**舰通过两海峡,禁止俄国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厂;多瑙河航行自由;禁止煽动工人暴乱。

最后一点,是英国要求追加的,他们始终认为,最近的英国本土工人暴乱,是沙皇派来的奸细策划煽动的结果,也不知道,沙皇出资多少收买那些当初的宪章运动的余党,才会如此配合,趁机爆发游行示威,让英国本土不安,吸引兵力前往弹压。

持续三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终于结束了。不过,整个参战国,几乎没有赢家,而唯一的赢家,恰恰是谁也想不到的遥远的中华帝国。8)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