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投靠(2/3)

朱显打发了出去,让蒙在被子里满头大汗的朱毅得以顺利逃脱。

后来朱毅还想用老法子去探望父皇,却再也没有成功过。每次不是被母后发现,就是被宫女太监们给劝回。直到一个月后,父皇溘然而逝。

在得知消息后,他简直是蒙住了。他从未想过一顿能吃三碗饭,骑马能挽百斤弓的父皇。居然会因为一场小小的风寒而丢了性命。可是他除了哭泣根本就没有别的办法表示自己的愤怒,不安,还有哀伤。

随后。朱显名正言顺成登基成了皇上,母后则成了太后。和他一样接受不了父皇突然去世的还有太后,最初的几年,她总是在他面前唠叨,为什么父皇明明拥有最高明的大夫,最珍惜的药材,却被一场小小的风寒给夺取了性命。

后来时间长了。太后也接受了现实,不再继续唠叨。可是他已经渐渐长大,渐渐懂事。当年在父皇寝殿中无意瞧见的一幕却在他的脑海中生了根,如毒刺般不时出来撩拨他的神经。他总是如入了魔般想着那颗悄然滑进父皇汤药中的药丸究竟是什么?

可惜他那时年纪还小,手中无权,羽翼单薄。就算心中有所怀疑也做不了什么。直到成年后。在太后的坚持下,被封了睿亲王并开府另过后,他才暗中展开调查。

他唯一的线索就是当年那个老太医,可惜那老太医在父皇死后不久就告老还乡,不见了踪影。他曾经亲自去了一趟那名太医的家乡,那是在风景优美,富庶繁华的江南,他有着一百个借口走这一趟。

可惜等他到了江南。千方百计找到老太医的家乡,才知道老太医早已去世。这一趟江南之行他什么都没有查到。还让原本登基后待他还不错的朱显起了疑心。

从此他便徘徊在权利的边缘,为了让朱显安心,他不惜自毁名声。每日只吃喝玩乐,风花雪月,还成日流连于风月场所,没有流露出丝毫欲沾染权利的迹象,才让朱显稍稍放松了对他的监视。

可是这样委屈求全的日子让他看似平稳的外表下,隐隐驻进了一座暗涌翻滚的活火山,他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彻底的爆发出来。

朱显守了太后这几日,那些前尘往事如带毒的蜂尾针,不停的冒出来一下一下的扎在他心口,让他痛到几乎麻木。

这时刘院判急匆匆的从梁州快马加鞭的赶了回来,他的金针渡穴可是一绝,本来三个月前被驻扎在梁州的梁王请去治病。这边太后一倒,便被朱显一道圣旨,把人给接了回来。

刘院判一回来,立刻用金针把太后给救醒了,朱显,朱毅皆是喜出望外。太后醒后,一眼就瞧见守候在床边的朱毅双眼通红,眼窝下陷,显然是疲惫至极。

太后心疼之余,立刻命他回府休息。朱毅拗不过她,只得暂时告辞出了宫门。在临走前,太后还撑着病体,虚弱的笑道:“哀家还等着喝睿亲王妃敬的茶。”

朱毅这才想起这些日子已经被自己完全抛到脑后的婚事,他以前对朱显的指婚总是心怀戒备,所以不惜损坏自己的名声,也要找尽借口,诸多推搪。可这次不同,他对这位与众不同的刘小姐有着满身心的期待,他总觉得她会是自己最后的救赎。

一路想着心事,车架终于停在了睿亲王府前。他站起身,一直默默坐在马车一角的侍卫立刻在他肩头披上一件温暖的银狐皮大氅,然后恭恭敬敬的掀开门帘,朱毅大步走了出去。

外面天色已经全黑,只有屋檐下挂着的几盏大红灯笼,忽明忽亮的笼罩着偌大的睿亲王府大门。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就像刀刮一样,路旁的白杨树枝在风中狂舞着,那干巴巴的树枝,不时发出“喀嚓喀嚓”的声音。路边枯萎的野草,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在寒风中战栗着,发出沙沙的声音。

朱毅拢了拢肩头的银狐皮大氅,抬腿迈上了那白玉台阶。身后却忽然传出女人颤抖而惊喜的呼唤:“王爷,王爷,小姐,你快醒醒,王爷回来了......”

朱毅诧异的回头,隔着身后的几个侍卫,他隐隐看见在一棵大杨树下依偎着一白一蓝两个苗条的女子身影。朱毅面色一沉,想了想,终究还是大步走了过去。

不出所料,穿白衣的女子正是和他纠缠了许久的叶梅苏,而蓝衣女子则是她的丫鬟莺儿。此刻叶梅苏满面通红,双眼迷蒙的半阖着,被冻紫的小嘴微微张开,不停的急促喘息,就像那脱水几欲干涸的鱼儿。她跌坐在雪地里,上半身靠在莺儿的怀中,显然有些神智不清。虽然莺儿也被冻的不清,可她依然尽全力搂着怀里的叶梅苏,试图把自己身上的温暖传递过去。

朱毅居高临下的看着二人,紧紧皱着浓眉,不解道:“莺儿,你们在这做什么?”

莺儿看见他就像是看见了主心骨,异常激动。她抬起小脸慌乱而急切的说道:“王爷,请你救救咱们家小姐吧!那隐娘暗中想要送咱们小姐到太仆寺卿府上去做小,那位老爷可快六十了,足足可以做咱们小姐爷爷,府上的侍妾也有十几二十位了。咱们小姐不愿意,和隐娘闹翻了,隐娘就把咱们给赶了出来。

王爷你也知道,咱们主仆二人孤身而来,在这长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