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九章 吴侯檄文动荆襄 甘兴霸自请破敌(1/3)

县署中,众人的欢呼声还在持续着,孙俨却带着庞统进入了一处僻静的房屋内。

在刚进入房屋之内后,孙俨就立马对着庞统言道,

“汝当今有两件要事急需办理。”

庞统听到孙俨有所吩咐,立马躬身倾听。

孙俨也不拖延,当即说道,

“第一件事,便是将孤赐封幼平一事传文江东。”.

听到孙俨吩咐的第一件事是这个,庞统心下了然。

既然要将周泰立为此次征伐江夏的一个标榜,那么赐封他的事仅仅在下稚城内流传是不够的。

一定要广而告之,让江东上下都知道孙俨对有功之臣的大方。

庞统立于孙俨身侧,恭敬应唯。

而在吩咐完这件事后,孙俨继续说道,

“第二件事,当务之急就是要写封檄文,细数刘表之罪责,好让孤出师有名。”

当今之世,讲究大义。

大义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战争一事上来说,具体来讲就是进攻一方要讲究出师有名,不能无故兴兵。

而要想出师有名,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封讨罪檄文。

甚至强如当初袁绍,在讨伐曹操之前,也得老老实实走这个步骤,写封檄文讨伐曹操。

先前为了拿下下稚城,行军讲究一个兵贵神速及出其不意,

故而孙俨不可能那时写檄文,广而告之从而让刘表有所防备。

但如今孙俨已经拿下下稚,进攻江夏的大门已经向他敞开。

到了这一步,无论他想再怎么隐瞒,都无法做到之前的出其不意了。

下稚城中定然会有败兵逃回沙羡向黄祖禀报。

黄祖一旦收到消息,刘表知道孙俨大举进攻荆州的这个消息,也仅仅是时间问题而已。

既然如此,孙俨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

为了出师有名,在当下时机,写一封讨罪刘表的檄文是十分必要的。

这内中利害关系庞统也是清楚的很,因此他对着孙俨一拜道,

“臣必定不负君侯所托,写出一封令刘表胆寒的檄文。”

庞统被司马徽誉为南士冠冕,论文才他自然是一流。

况且他又是荆襄人士,自幼在襄阳城中长大,对于刘表的黑历史,想来江东之中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的。

岂不料庞统在这么说之后,孙俨有些惊讶,他脱口而问庞统道,

“士元何意,孤从未说让卿拟写檄文呀。”

孙俨此句一出,饶是一向聪慧的庞统也变得好奇起来。

他转身回顾四周,发现这间房内只有他与孙俨在,复又想了想,如今在下稚城内,有文名流传的只有他,

孙俨不是让他写还能让谁写?

庞统心下十分不解,但在他看到孙俨脸上那跃跃欲试的神色之后,心中的好奇之意却愈发浓厚。

难不成?

不能吧,

不可以吧......

庞统虽然来江东不久,但他与周瑜交好,以前也曾听过周瑜提起过孙俨幼时趣事。

孙俨虽自幼拜当世大儒张竑为师,但据周瑜所说,张竑这位大儒无论怎么教育,孙俨的文学水平愣是一点都没提高,

气的好几次张竑都以戒尺教育孙俨,

甚至到了后来,关于张竑自请去许都任职这事,孙策就曾对周瑜开玩笑言道,

“张师那是被三郎气走的。”

虽然这事孙策开玩笑的因素更大,但也可见,张竑的确对把孙俨培养成一个大儒不太抱希望了。

就连亦师亦父的张竑都对孙俨的文学水平不太抱希望,饶是一向对孙俨钦佩的庞统,这时自然也不敢对孙俨的文学水平有多期待。

这时庞统的脸色变得煞是好看起来。

看到庞统那副想劝谏又怕伤了自己自尊心的纠结神色,孙俨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这只凤凰,瞧不起谁了这是!

他孙俨可是“海东明珠”张竑的关门大弟子,不就是写封檄文嘛,家学渊源的他,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孙俨与庞统年纪相仿,虽然平时里两人以君臣相称,但其实私下里,孙俨是把庞统当做亦臣亦友的。

对于君臣之礼,并没有多么看重。

而面对好友的不信任,

孙俨反而愈发跃跃欲试起来。

他当即来到房屋中的书案前,展开一张帛书,捉起书案上的一支毛笔,而后胸有成竹的写了起来,

庞统因为好奇,也连忙跟着孙俨来到书案前,看着孙俨写起给刘表的檄文来。

而在刚看到孙俨所写的第一句时,庞统眉头一挑,脸上浮现了一丝惊奇之色,

而后庞统从怀中取出一块糕点,边吃边认真看着孙俨的奋笔疾书。

不多时,心中早有腹稿的孙俨,就洋洋洒洒的写好了一篇讨贼檄文。

今临荆襄刘氏者,性非和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