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反着来(2/2)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王承恩在两厂一卫中有自己的人,要不然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知道这些消息的。

“说,你还知道什么?”崇祯把剑尖戳在王承恩的胸口,随时准备要了他的命。

“据臣所知,王则之麾下的兵马不止十万。”王承恩艰难的说道。

“什么?还不止十万,镇北伯要这么多兵马干什么?是要逼宫造反吗?”崇祯一听就怒了。

一个伯爵拥兵十万以上,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可以和朱棣一样,逼宫造反。

“据臣所知,王则之麾下有六万余编制兵,这些兵马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精锐中的精锐?有多强。”

“一人可挡禁军十人。”

“胡说八道,除非他们有三头六臂。”

“皇上,臣下的探子亲眼所见,他们可以负重五十斤,由寿阳极速步行,一路不歇直达大同府啊,敢问皇上,禁军中有何人能做到如此?

那王则之的编制兵人人皆是如此啊。”

王承恩说道。

“你说的千真万确?”崇祯哐当一声松了手中的剑,难以置信的问道。

“臣以项上人头做保,千真万确。”

“你不是说他有十万以上的兵马吗?其他的兵马也是如此吗?”

“皇上,别说其他的兵马,单单这六万余精兵就可以从大同破宣府,直逼京师了啊。”

崇祯一抖,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跟朕说说,王则之麾下其他兵马的情况。”

“除了编制兵,王则之手里还人数不等的军功兵。”

“他有多少军功兵?”

“皇上,恕老奴直言,臣也不知啊。”

“为何你会不知?”

“王则之麾下但凡杀敌者,皆有军功啊,就是老弱妇孺杀敌了,他都舍得给军功啊,如此算来,您说如何数得清啊。”王承恩伸出双手,无奈的平摊开来。

“单单大同府就有几十万呐,如果人人都有军功,岂不是说王则之有数十万人的军功兵?”

“可不止如此啊,不知王则之使了什么法子,他竟然可以召集塞外诸部的兵马,这些蛮夷分而弱,聚而强。

您想想,草原上数之不尽的蛮夷,响应他的号召,骑马而来,我大明如何防备啊?”

“这王则之朕还动不得了?”

“动不得啊,皇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咱们国库空虚,到时候拿什么打仗啊。”

“动不得,那就不动了。”

崇祯萧瑟的起身,意兴阑珊。

王承恩故意说这些,就是为了保王则之。

因为他知道,一味的说好话,只会起反作用。

不如讲明其中的厉害关系,崇祯再糊涂也得考虑大明的江山社稷。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