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要当宋高宗否?(2/2)

了不少同僚,更得罪了皇帝!

绍兴七年春岳飞擅离职守,私自离开军队。

这一年,宋高宗解除了刘光世的兵权,想让岳飞节制刘光世的军队,但中途变卦,引起了岳飞的不满。

岳飞在没有得到皇帝旨意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军队,到庐山为母亲守丧,同时还向皇帝辞职,“求解帅事”。

宋高宗赵构闻讯后,非常生气,因为岳飞所为明显有要挟皇帝的嫌疑。

但此时正值用人之际,赵构几次派人传旨,但岳飞不予理睬。

后来岳飞虽然前往临安,向皇帝请罪,但嫌隙已然生成。

事后宋高宗给岳飞写了一封恩威并施的御札,其中有句话非常重要,明显在警告岳飞,“犯吾法者,惟有剑耳”。

站在崇祯的角度上来讲,王则之是他提拔上来的。

现在王则之不把他放在眼里,经常做越俎代庖之事。

虽然说王则之做的这些事都是为了天下安稳,可正是他干的这些事,使他成了崇祯的眼中钉肉中刺。

武将威胁到了皇帝的威严,其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不论这个武将有多大的功劳,他都得死。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岳飞一死,宋朝与金握手言和,宋朝和金国签订了《绍兴合议》,合议规定,南宋和金国以淮河和大散关为界,淮河以北是金国领土,淮河以南属于南宋。淮河在今天的安徽一带。

也就是说,当时南宋事实上承认了金国对北方的统治。

如此一来,金国和南宋保持了势力均势。

此后,金国基本上不再南下,南宋君臣得以偏安一隅。

过了一百五十余年后,蒙古崛起,先灭金国,后灭南宋。

王承恩知道,王则之是在等崇祯答复,如果崇祯要做宋高宗,他王则之绝不会做第二个岳飞。

“则之啊,你真不会反吗?”王承恩死中得生,颤抖着来到门口扶着门框大声问道。

“天使心中已然明了,何必问我。”

王则之说了一句不算答案的话,头也不回的离去。

王则之走后,王承恩的心思一下活络开来。

他在想王则之到底会不会反,据他安插进来的暗子所说,王则之是有反心的。

可是,他又不杀王承恩,难道不怕王承恩回朝之后搬兵来讨伐他吗?

王承恩心乱如麻,他胡思乱想了一会儿,最后一拍桌子。

“只要确认一下辽东皇太极的动向是否属实,就能确认他王则之到底有没有反心了。”

王承恩一咬牙,连夜出了归化城,往京城而去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